
五年来,岳阳城乡一体化快速融合高质量发展,不仅畅了道路,靓了城市,美了乡村,更乐了百姓。
交通是发展的血脉、小康的支撑,是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基本条件。近年来,岳阳市交通运输部门扛牢交通先行使命担当,全面推进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岳阳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生态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灵魂,水环境是重要生态标志。近年来,岳阳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久久为功的韧劲,大力推进水环境治理,与三峡集团合作,投资116亿元实施城区水环境治理等工作,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岳阳治水模式”。
住房安全关乎千家万户。近年来,岳阳市紧扣“三区一中心”建设大局,将住建工作放到全省发展、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大格局中去谋划推进,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发力,一系列民生项目实事工程的落实,在促进全市建设经济发展取得阶段性成绩时,也让老百姓幸福指数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城靓村美百姓乐
——岳阳市城乡融合发展迈向“诗和远方”
保障性住房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乡交通路网建设……一个个惠民工程的落实落地,吹响了城乡建设的声声号角;东风湖新区、高铁新城、君山桥头堡片区建设……一处处如火如荼的施工场景,奏响了城乡发展的精彩华章。五年来,岳阳城乡一体化快速融合高质发展,不仅畅了道路,靓了城市,美了乡村,更乐了百姓。
千亿交通建设拉大城市骨架
交通是发展的血脉、小康的支撑,是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基本条件。近年来,我市交通运输部门扛牢交通先行使命担当,全面推进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今年国庆前夕,在全市人民的翘首期盼中,西环线、北环线实现全线通车,加上此前已通车的东环线(长康段)、南环线(赶山路),市中心城区45公里环线最终形成,共同构成、串起了岳阳城市交通动脉,不仅缓解了交通压力,也塑造了新的城市格局。投资17.52亿元的西环线,不仅提升了桥西老城区承载能力、扩展了发展空间,也给城西老城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而起于沿湖大道桂花园,经中粮储仓库和九鼎牧业厂区上跨工业站铁路,通过高架桥跨城陵矶路和联港路,再经洪山矶跨芭蕉湖穿过天鹅岛上跨京广铁路,最终与107国道立交,作为我省十三五规划G353岳阳东站至洞庭湖大桥项目的一段,总投资15.8亿元的北环线,与G240西环线、长康路包括东环线、南环线一起构成城市环线,有效纾解城市过境交通车流,减少岳阳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完善区域路网结构,也有效增强沿线区域之间的联系,带动沿线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岳阳城乡一体化发展。
事实上,城市环线建设不过是我市近年来道路建设的小部分。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从“十三五”到“十四五”,我市交通投资预计会超千亿元。“十三五”期间,我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已达到485.8亿元。“十四五”期间,我市公路水路还将投资约600亿元,其中2021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除保北环线、西环线通车,G353岳阳东站至三荷机场快速通道二期工程、汨杨公路建成通车;平益高速、城陵矶高速也将完成路基和部分路面工程等。到2025年,我市将基本形成“市域1小时、都市区45分钟、中心城区半小时交通圈”在中部地区率先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仅2021年1-11月,全市已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23.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100亿元的123.7%;完成省定项目投资59.87亿元,占年度计划47亿元的127.4%,额度列全省第一。其中,平益高速平伍段土建工程基本完成,伍益段土建工程已完成约80%,可按计划于明年底前建成通车,补齐全市“四纵二横”高速公路网;汨杨公路已于10月9日正式通车,是今年全省建成的、里程最长、投资体量最大的一级公路项目;令人期待的G353岳阳东站至三荷机场快速通道已完成建设;北环线已全线贯通,年底前将全面建成通车;洞庭湖大桥东互通陆上匝道已完成93.75%的桩基、90%的桥墩和全部桥台、现浇梁、路基段土方施工,计划春节前完成全部桥墩建设,2022年4月底前建成投用;君山LNG水上储备站、码头和船舶岸上供电设施、船舶污染物免费接收等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
此外,我市交通运输部门全力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十三五”以来,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全面提速,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5981公里,完成投资47.88亿元。其中:完成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3650公里,完成投资12.7亿元,解决了3851个自然村57万人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3668公里,完成投资17.87亿元;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7244公里,完成投资10.97亿元;完成危桥778座,完成投资6.34亿元。行政村和“25户100人及以上的自然村”公路通达率为100%。临湘市、平江县、汨罗市更是先后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岳阳由此成为全省唯一成功创建3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的市州。
环境综合治理抬高城乡“颜值”
如果说道路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脉搏,那么生态就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灵魂。水环境是重要生态标志,不仅决定着当地“颜值指数”,也决定了人们的“幸福指数”。由于历史原因,城区管网雨污不分流,老旧片区排水系统不够完善,岳阳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欠账较多。治理水环境,消除黑臭水体,首当其冲的是控源截污,加快管网建设,解决污水直排问题。近年来,我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久久为功的韧劲,大力推进水环境治理,与三峡集团合作,投资116亿元实施城区水环境治理等工作,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岳阳治水模式”。
说到东风湖,岳阳人并不陌生。作为岳阳城市调蓄湖、养殖湖,东风湖水域面积约3400亩,总蓄水量835万方,总集雨面积17.3平方公里。然而,近年来由于东风湖周边无序开发、侵占,水域面积急剧萎缩,整体水质严重恶化到劣Ⅴ类,被贴上了“黑臭”的标签。东风湖上上湖、上湖、中湖、下湖4个基本独立的湖泊系统,以及撇污渠及电排站前池,被列入了生态环境部、住建部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公示,要求限期消除黑臭现象。为此,我市围绕改善水环境的核心目标,采取“控源截污、生态修复、长治久清”等措施,2年时间在东风湖周边建起了13.65公里的环湖截污管网,并新建大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通过截污、清淤、复绿、退养、严管等治理措施,东风湖水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如今的东风湖已改造成生态公园。隆冬时节,园内依然绿树成荫,放眼远眺,湖面清波荡漾,候鸟翩翩。如今,随着生态环境的快速改善,东风湖不仅让周边居民享受了生态福利,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现在的东风湖新区已成民众居家热门选择。
为根治水污染,我市已完成12家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仅市本级就完成雨污管网建设和改造约590公里;完成50个居住小区约2.6万户以及47个老旧小区约1.6万户的雨污分流改造;完成总容积为3.55万立方米的东风湖青年堤和高家组调蓄池建设。全市103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面覆盖,其余93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建成,顺利通过了省住建厅现场核查验收。主城区32处黑臭水体成功完成长治久清达标销号,并通过了住建部审查。市环保部门的水质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31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监测达标率为96.2%,达到或好于III类水质比例为81.2%;长江岳阳段水质达标率为100%,Ⅱ类水质占比95.7%;洞庭湖水质综合评价达到考核标准,东洞庭湖总磷浓度为0.063mg/l,年均浓度同比下降7.4%,水质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市住建部门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使命,以构建健康完善的流域水生态系统、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增强城市韧性、促进城市有机更新为主要任务,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着力探索适宜岳阳及长江中游丘陵城市的海绵城市示范模式。坚持以“海绵+”和“+海绵”理念,统筹推进海绵城市与三峡水环境治理PPP项目、内涝治理、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交通水利、公园广场等项目相结合,在新、改、扩项目中全面融入海绵理念,提高城市韧性和宜居程度。目前,我市已建成10个达标排水分区,面积29.2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3.4%。
住房保障提升民众幸福指数
住房安全关乎千家万户,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中央、省、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加快城市更新的民心工程,也是有效撬动投资、增强城市吸引力的发展工程。我市住建部门紧扣“三区一中心”建设大局,将住建工作放到全省发展、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大格局中去谋划推进,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发力,一系列民生项目实事工程的落实,在促进全市建设经济发展取得阶段性成绩时,也让老百姓幸福指数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公租房抽签分配的办法真好,感谢岳阳楼区住房保障服务中心为我们家解决了住的问题。”8月28日,在经编厂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公租房选房配租现场,公租房申请人孔春兰幸运抽中第二层的房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在公证人员的公证下,当天有81套公租房公开分配。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老旧小区、棚户区及农村危房改造等,近年来,我市在成功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及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中央预算内资金18亿元的基础上,筹集各类资金11.32亿元,累计改造全市老旧小区731个,惠及群众12.7万户。今年,我市已有41.87亿元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截至11月底,全市列入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的项目实际开工423个,其中,岳阳楼区、华容县、临湘市、南湖新区、屈原管理区和君山区共217个小区完成改造任务,列全省市州第一。
此外,市住建局还把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作为“一把手”工程,以“底子摸清、程序规范、质量过关、群众满意”的要求,大力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我市自今年3月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以来,已完成联合审批499台,在建112台,建成313台,联合审批率和建成率均位列全省市州第一。仅此项工程目前已惠及全市4000多户居民。
为助力乡村振兴,我市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始终以保障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为重点,以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和保障长效机制为目标,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7度抗震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实现了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动态排查、动态改造、动态保障。2021年农村危房改造任务,577户已于10月底提前完成。市住建局还结合行业实际,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突出“重安全、重布局、重设计、重适用、重特色”和“农民看得懂、工匠用得着”的理念,编印《岳阳市农村自建房施工质量安全指导手册》《岳阳农村民居设计图集》,免费发放给各县(市、区)乡镇、村组的管理人员,及农村建筑工匠,对农村建筑工匠培训,为农村建房特别是农村危房改造的质量提升提供技术和队伍保障。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郝家勇
摄影:范向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