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鲁东大学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
鲁东大学
鲁东大学宣传部
2022-01-25 21:12
关注

近日,科技部公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结果,由我校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司炳成教授牵头并联合以色列农业技术研究中心共同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协同深层土壤水与灌溉:构建应对果园频繁干旱的新型水管理模式》成功立项。该项目是我校首次获批立项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也是我校获批的第一个国际合作项目,本项目该批次全国共计提交1900余项,获批47项,资助率为2.47%。

本项目在深剖面生态水文研究优势的基础上,基于多功能传感器的先进灌溉技术,在传统基于静态土壤含水量评价土壤水有效的基础上,引入土壤水滞留时间,将土壤水有效性动态化,重新定义土壤有效水的计算方法,并从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植物蒸腾水分来源、树木水分传输安全和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等多个角度,解析深层土壤有效水对果树抗旱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发展深层土壤灌溉技术,以滞留时间和水分利用效率为衡量指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深层土壤灌溉制度,使有限的水资源合理分配至深层土壤,以激活深层土壤水库的生态功能,本项目的实施将是落实我国水利部《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保障国家水安全和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为我国黄土高原和胶东半岛两大苹果主产区的现代化灌溉管理、地区水文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改善提供关键性技术支撑和决策参考。

鲁东大学特聘教授 司炳成

司炳成教授作为国际土壤水文学领域的知名专家,率先在土壤和水文学界引入小波分析,多方位提高了对土壤和水文学在空间、时间和尺度上的变异性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开发了数个土壤和水文学参数测定的新方法,其中测量土壤大孔隙导水法已成为土壤学界的标准方法;带领的研究队伍还开发了利用热脉冲(SPHP)技术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方法,对改良土壤水热平衡的监测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等科研项目22项,累计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目前已发表SCI学术论文240多篇,他引次数累计6276次,H因子44,先后获得美国和加拿大土壤学会Fellow奖。现任或曾任美国土壤学会杂志,非饱和区杂志,加拿大土壤杂志和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期刊副主编,并担任我国青年千人项目、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的评审专家,在土壤和水文学界作过100余次会议发言,其中被邀请40余次,与以色列、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新西兰等多国科学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具备丰富的国际合作经验和基础。主持的加拿大北方森林生态系统项目颠覆性地改变了加拿大北方森林矿产开发后的土地修复思路,为有目标的在特定地点恢复特定生态系统及维持生物多样性奠定了理论基础,直接经济效益上亿元。近年来,在我国山东以苹果、蔬菜等经济作物为研究对象开展的现代农业节水技术研究,为定量化评估农业的生态效益提供了佐证。

2018-2021年间,司炳成教授带领的烟台市滨海生态水文过程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新增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9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1项、面上项目8项、青年项目10项(团队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覆盖率达到93%),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省杰出青年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创新团队、烟台市双百计划等人才项目7项,科研经费累计2809万元。


精 彩 回 顾





来源/鲁东大学新闻网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版式/刘文轩 编辑/徐牟潇洋 武昕宇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