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基础科学研究中心(计算机科学)落户齐鲁工业大学
济南报业教育
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教育事业中心,丰富教育视野,助力教育事业
2022-03-06 16:44
关注

3月6日上午,由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承建的“山东省基础科学研究中心(计算机科学)”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在济南举办揭牌仪式,同时举办第一届学术论坛。该中心在此次获批的全省10个基础科学研究中心中率先揭牌。

齐鲁工大(省科学院)党委书记王英龙在致辞中表示,在去年9月发布的山东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中明确提出,山东将制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着力加强“从0到1”的原创性研究。

山东省基础科学研究中心(计算机科学)揭牌后,将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开展建设,面向国家和山东重大战略需求,围绕高性能计算、云计算与大数据、网络与信息安全、人工智能、海洋信息等领域开展一系列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科学探索,催生一批原创性成果,攻克一批“卡脖子”核心技术,为我省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作为全省首个启动建设的基础科学研究中心,计算机科学中心将组织科学家对自身建设进行全面论证,设立“学术共同体”实现跨学科、跨平台、跨团队交叉融合,深入开展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顶尖科研机构合作交流,为专家人才搭建更加广阔的创新舞台,释放更大的创新创造活力,为山东乃至全国计算机科学基础研究贡献力量,为“十四五”山东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中心将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交流,实现共赢;将投入5年共2.5亿元运行建设经费保障研究中心的高质量建设;将实施人才战略,实现人才倍增等。

王英龙说,中心将以科学规范的体制机制,凝聚校(院)内外强大创新合力,为专家人才搭建创新的舞台,释放更大的创新创造活力;并给科学家营造适合创新的环境,保障科技人员权益,让做基础研究的人坐得住“冷板凳”。

自实施科教融合以来,齐鲁工大(省科学院)大力整合山东省计算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海洋仪器仪表所、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等教学科研机构优势资源,牵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发表学科顶级期刊和会议论文126篇,授权发明专利231项,实现成果转化收益4.26亿元,孵化多家上市企业和“瞪羚企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光华工程科技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山东省专利一等奖1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入选山东省“高峰学科”。在2021年,校(院)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建成百亿亿次超算平台、人工智能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数据平台等重大基础设施,成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十强”优势产业发展的算力引擎。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山东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将持续加大,以期不断推动优势领域自由探索,强化目标导向类基础科学研究,积极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基础研究体系。山东在全国率先启动建设省级基础科学研究中心,首批布局了10个山东省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和10个培育基地,旨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高地、人才高地和智库高地。

仪式上,与会嘉宾共同为中心揭牌。来自省内外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信息技术领域前沿研究课题共同开展了学术交流。

中国工程院院士廖湘科、孙凝晖、王军成,欧洲科学院院士周志华,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参加山东省基础科学研究中心(计算机科学)揭牌仪式。(记者 曹莫)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