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峄城:“三个到位”做好疫情防控医疗保障工作
峄城医疗保障
聚焦医保信息,推进创新实践。
2022-04-07 17:39
关注

枣庄市峄城区医疗保障部门积极践行“疫情防控我在岗”,坚持疫情执勤在岗、防控排查在岗、经办服务在岗,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全力推进“三个到位”,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医疗保障各项工作。

推进疫情防控医保政策落实到位

一是加强救治医疗保障。切实做好新冠病毒疫苗及接种费用保障工作,认真落实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医疗机构留观人员救治医疗保障政策,一律先就医后结算,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定点救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二是落实特殊保障政策。积极落实医保目录特殊保障新政策,及时将符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规定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落实好发热门诊和发热哨点诊室患者、新住院患者中的参保人员核酸检测项目医保支付政策,有力保障“应检尽检”,提高精准防控成效。三是稳定医药耗材供应。根据全市疫情防控药品和医用耗材绿色通道挂网政策要求,确保防治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供应及价格稳定。对于应急所需、企业不能及时足量供应的,医疗机构可网下应急采购,不受网下采购金额比例限制,及时帮助医疗机构协调解决临床必需、不可替代药品和新冠检测试剂等物资的供应保障问题。四是降低核酸检测价格。自3月21日零时起,各级公立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单人单检最高限价由40元/次调整为28元/次,按照卫生健康部门技术规范进行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混合检测,不区分样本数量,最高限价由10元/人次调整为6元/人次,不另外收取检测试剂等其他费用。

推进参保人员就医政策落实到位

一是简化群众看病就医程序。取消省内跨市“临时外出就医人员”(转诊转院人员,自行外出就医人员,因出差、探亲、旅游等临时在外就医人员)住院、门诊、门诊慢性病备案手续,就医费用直接联网结算。“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长期异地居住人员、外出务工农民、外来就业创业人员,一般指异地居住、生活、工作6个月以上的人员)实行承诺备案制,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爱山东•枣庄APP等途径办理备案,填写《基本医疗保险长期异地就医备案个人承诺书》即可办理。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情稳定,并需长期服用固定药物的慢性病群众,根据病情,长期处方放宽至3个月;对申请职工长期护理保险人员实行视频方式进行初审和复审,确保参保群众及时享受待遇。二是调整异地就医医保政策。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办理备案后在长期居住地就医的,三个目录执行就医地政策;起付标准、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执行参保地政策,享受与参保地就医相同的医保报销比例。调整临时外出就医首先自付比例。临时外出就医人员省内跨市、跨省住院医疗费用首先自付比例,统一调整为首先自付10%,再按参保地同级医院的有关规定执行。落实门诊统筹(含普通门诊和门诊慢性病)异地就医政策,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不受签约基层医疗机构范围、等级和家数限制,起付标准、报销比例及限额按照参保地规定执行。三是规范门诊慢病待遇标准。对部分与职工门诊慢性病病种相同、医保支付范围与职工门诊慢性病不一致的居民门诊慢性病病种,按职工门诊慢性病支付范围执行。对符合多种门诊慢性病备案的参保人员,其门诊慢性病按病种逐条备案、单独限额、限额不混算,起付标准合并计算。四是加强高值药品管理使用。调整“双通道”管理药品范围,对纳入“双通道”管理药品实行单独备案。一个医疗年度内,乙类药品职工个人首先自付5%,居民个人首先自付15%,协议期内谈判药品个人首先自付20%,剩余部分按有关规定执行。住院使用的,统筹金按照基本医疗保险住院政策执行;在门诊使用的,统筹金按照参保职工90%比例、参保居民70%比例执行,不设起付标准,不占门诊慢性病限额。

推进医保经办便民措施落实到位

为应对疫情防控形势新变化,区医疗保障部门坚持换位思考,在加强领导干部思想能力作风建设过程中全面启动“走流程解难题”活动,于3月23日正式开通医保服务“视频办”,并通过“医保峄云”服务平台、“峄城医保”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在全市率先实现医保经办“不见面”全覆盖,保障参保人员、参保单位、定点医药机构等服务对象足不出户办理医保业务。其中,门诊慢性病申请、高值药品申请可通过“医保峄云”平台“绿色通道”办理。除了面对面交流、人文化关怀的“视频办”以外,按照“医保港湾,健康通达”理念,区医疗保障部门还优化了其他“不见面”办理渠道。一是“网上办”“掌上办”。凡可通过网上办理、掌上办理、“码”上办理的事项,一律不得要求必须到现场办理。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医保峄云”等线上渠道,办理个人信息查询、单位信息查询、临时外出就医、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备案、灵活就业自主缴费、个人账户家庭共济等日常经办业务,减少经办大厅现场办理业务。二是“电话办”“邮件办”。通过“峄城医保”微信公众号“联系我们”等渠道公布业务咨询受理电话,对疫情防控期间群众业务需求、办理流程进行在线解答和业务受理,确保人民群众“咨询有入口,问题有答案”。对手工报销医疗费、生育津贴申领等需要的纸质材料,鼓励申请人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申请材料。确需原始证明材料的,待疫情缓和后到经办大厅补交材料。三是“帮代办”“放宽办”。对未实现全程网上办理的事项,利用帮代办方式协助办理。参保单位和个人可通过多种方式提交申请材料,由帮办代办人员代为运转后续环节。对医疗机构每月发放的医疗费用,可根据医保结算系统数据先行结算拨付,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做好补报、清算工作,切实降低疫情传播的安全风险,确保群众医疗保障待遇享受不受疫情影响。为了让参保群众“一看就能懂,一点就能办”,区医疗保障部门进一步完善“视频办”等服务事项引导功能,在“峄城医保”微信公众号先后发布《温暖“视”界:峄城医保“视频办”就这么开“新”!》《智慧医保“不见面”之:医保服务“视频办”!》等简明易懂实用的办事指南和医保经办操作说明,提供“联系我们”“智能客服”“医保缴费”“视频办理”等全流程、全环节“掌上办”“码上办”线上服务。“医保峄云”服务平台还设置“意见建议”等互动交流板块,听取群众声音,及时回应诉求,提高医保服务“视频办”接通率和群众满意率。另外,区医保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切实开展双休日和节假日“午间不断档,全年不打烊”活动,积极引导参保人员选择网上办理、电话咨询、邮寄资料等“非接触式”途径办理业务。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