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抗疫“运输队”冲锋在路上
吉报教育
吉林日报教育新媒体官方账号
2022-04-30 10:21
关注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在这场疫情防控保卫战、歼灭战、阻击战中每一个人都在做出自己的努力。在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的校园里也有这样一群平凡的人,他们在战“疫”中挺身而出,尽我所能,他们是抗疫工作中的一份子,他们是我们身边的平凡英雄,他们散发着微光,互相照亮,然后一起发光……

校园封闭的日子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志愿者们无怨无悔的付出。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这样一群人,也许你在校园里很少见到,但他们却始终奔赴在最危险的抗疫一线,星夜而起,逐光前行,随时接受命令,执行运输任务——他们,就是冲锋在抗疫路上的司机班驾驶员们。

7个人,24小时待命,平均每天出车10余趟,累计出车千余次,合计里程2500公里,运输物资总量近60吨。凯旋到长德,一来一去70公里;高新到凯旋,一去一回45公里。最多时,每天五六个来回。

拉物资,送学生,接老师;风里来,雪里去;起得最早,睡得最晚;既是运输员,又当搬运工;任务分工不同,使命责任感相同;困了车里眯一会儿,任务来了马上投入战斗;忙起来没时间吃饭,一日三餐方便面是常事。

经常是,还在上一趟出车的路上,就接到了下个任务通知,每次都事发突然,科学安排、调配要及时;平时出车既要做好个人防护,又要保证物资安全、车辆消杀到位,校外物资零传染是底线;平时尽量少喝水、少吃饭,减少穿脱防护服带来的不便,生怕降低运送效率;常被汗水浸透的衣服,护目镜上擦不干的水气……

平凡琐事,不胜枚举。现在,让我们认识一下他们吧!

杨英琨:负责凯旋校区车辆调配,确保校园内2辆大客车、2辆商务面包车、3辆轿车用车任务完成。他每天运送发热学生到市内医院就医;第一时间将全校核酸检测采样试剂送到指定检测中心;在没有发放通行证的特殊时期,多次与长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联系,协调办理了3张车辆通行证;个人垫付油费7000余元,在学校尚未办理加油卡时保证了车辆正常行驶。

郑成林:车队里的老大哥,本该在3月份就办理退休手续,但因为疫情一直在坚持。虽说年龄最长,但他始终跟年轻人一起出车、一起搬运物资,随叫随到、超期服役,堪称年轻人的表率。

房军:还有一年也到退休年龄了,但也是第一批加入抗疫队伍的“元老”。他送发热学生去医院,很多医院不接收发热患者,一个医院不接就跑下一个,最多时一天跑了5家医院,直到把发热学生送到医生手里,在医院等候到凌晨三点多才回到学校。每名发热学生都不确定是否是新冠核酸阳性,但他从不畏惧,义无反顾,总能保障发热学生及时就医。

刘同新:年纪也比较大了,而且身体底子不好,刚刚在医院做完复查,就投入了学校抗疫工作。他每天忍着身体的不适,不怕辛苦不喊疼,跟同志们一起战斗,确保运送物资并派发到位。

赵兴泉:因为郑师傅临近退休,学校大客车无人能开,他便自告奋勇,主动请缨。开大车非常艰苦,但他不提任何要求,默默地为学校抗疫工作奉献个人力量。

就是这样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的一群人,保障了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用车安全顺利,出色地完成学校赋予的各项任务。在后续的战“疫”工作中,他们会加倍努力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体现职责与担当,为学校抗疫取得最终胜利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来源: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