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开展帽檐之下,绣虞越本色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新闻聚点
关注新闻领域文化动态,及时传播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发挥正面舆论作用。
2022-07-06 14:12
关注

7月2日,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帽檐之下,绣虞越本色”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有“水乡明珠”之称的上虞道墟镇新屯南村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团队首先介绍了传统的乌毡帽,乌毡帽源自江南水乡浙江绍兴地区,早在清朝时期便已在当地盛行,代代相传,见证了一辈辈人之间动人的故事。水乡的孩子们对虞越文化、孝德文化、水乡文化十分熟知,在与团队成员的互动中表现得十分积极,在交流中激发共情共鸣。

小朋友们在了解绍兴“三乌”之一的传统乌毡帽后,动手制作了自己心目中的小小乌毡帽。他们用自己的小手在刺绣布上画出乌篷船,小桥、越窑、小曹娥等虞越文化元素图案,在帽胚上绘上多彩的颜色和图案,并在家长和实践成员的帮助下用越绣技法绣制出生动形象的图纹。指尖上一针一线,穿梭之间提升了动手能力,指尖上一笔一画,横竖之间培养了艺术创造力。

让“摸不着”的传统文化不仅“戴得上”,也带得走。完成创作后,小朋友们戴上自己DIY制作的特色乌毡帽,进行动态走秀展示,充满着成就感。从制作到展示,整个过程的参与激发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和创意,这使他们自觉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粉丝”。

实践团队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在保护中实现活化利用,以现代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诠释,让传统文化传承更富动态和生命力,为传统技艺传承注入青春的能量。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