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昌宁,有很多叫“龙潭”、“龙洞”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点——与水有关。每一个龙潭,都会有一泓清泉,与生活在周边的人息息相关。比较有名的,有县城龙潭寺、更戛龙潭河、卡斯龙潭公园。夏天来了,走到龙潭边,听着泉水讲述与龙有关的传说,就能享受到一夏的清凉。
龙潭寺:三龙送水好清爽
昌宁龙潭寺,距昌宁县城5公里,始建于明代,后经多次修葺,渐成规模,长年香火旺盛,四时游人不绝。由“龙潭古刹”“龙潭碧池”和“望山听泉亭’,等3个景点组成,景色绝佳,空气清爽,极富山野情趣。
在龙潭寺经营小吃的段姓大爷介绍,龙潭寺原来不叫龙潭寺,而叫龙王庙,当地人也称之为龙洞。传说远古时代,这里只有涓涓细流,遇到干旱时甚至滴水不流,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们每逢旱年饮水极难,更难谈引水灌溉。因为缺水,粮食有时颗粒无收,人们只能过着食不果腹,衣不敝体的苦日子。有一年,又值大旱,眼望着禾苗将要枯死,人们成群结队来这进香求水,他们插上香,合掌当胸,真诚地跪在地上闭目祈祷。不多时,好似有水流的声音,求水的人们睁眼一看,果真有股清泉从石逢里奔流而出。自此,这里再没闹过水荒,泉水从方圆一米大小的洞口喷涌而出,长流不息,久而久之,形成了今日的龙潭。人们认为是有龙护佑,于是建龙潭寺。
相传,为当地人们送水的,有三条龙,一条叫石龙,一条叫沙龙,一条叫土龙。三条龙各有神通,石龙所送的水,从望山听泉亭对面的岩石里,喷出最大的水流;沙龙所送之水,从沙中呈喷泉状涌出;土龙所送之水,则从土里渗出。但无论是从岩石里喷出的,还是从沙里涌出的,或是从土里渗出的,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四季清澈。
龙潭寺的始建时间不详。据考证,佛教于17世纪中传入今昌宁境内,当时最早建造的寺庙有龙潭寺和碧云寺,分别坐落在右甸城东西两侧的山上,碧云寺相传为明代洪僧所建,而龙潭寺建成时间,当比碧云寺更早。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重修龙潭寺后,龙潭寺都是昌宁最大的佛教活动场所,每逢大年初一、十五,都会大批的善男信女来进香。同时,也因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成为了城乡居民和外地游客休闲的首选之地。
更戛龙潭河:一泓清泉白糖香
昌宁县最南部的更戛乡,很长一段时间,被昌宁人称为夷方地,是昌宁人走夷方出缅甸的必经通道。在这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老街白糖大寨香,大桥风景龙潭菜”。老街白糖属纯天然食品,完全用本地的玉米面和麦芽粉熬制而成,具有滑而不腻,脆而不硬,甜而不酽的特点,口感较好,是招待贵宾,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而老街子白糖之所以好吃,都是因为这里有条清澈的河——龙潭河。
龙潭汩汩的泉水,从寨子后几株大柳树下涌出,泉水清澈见底,流成了一条小河,一百多户农家居住在小河两崖,家家酿酒,户户熬糖,据说老街人煮糖酿酒已有五百多年历史。
相传很久以前,老街子只有一户人家,丈夫早逝,一位妇女领着一个孩子相依为命过日子,生活很是清苦。一天,家里来了母子两位要饭人,母亲双目失明,儿子衣服破旧,冷得发抖。农村妇女看到要饭母子命运与自己相同,恻隐之心油然而生,把家里仅有的一碗苦荞面都给要饭母子熬粥喝了。夜晚,母亲做了一个梦:白天来家里要饭的母子俩变成两条龙,老龙跟她说:“我是你邻居,就生活在大龙潭,看到你生活很清苦总想帮你一把,今天我化成人身试了你的良心,今后你就用龙潭河水酿酒熬糖吧”。
母子俩依梦而行,引来龙潭水酿了酒、熬了糖。果然,龙潭河水酿的酒清澈甘洌、香味纯正,龙潭水熬的麦芽糖脆香可口。慢慢地,母子俩富裕了。邻近村民纷纷迁到龙潭河边居住,酿酒熬糖,人丁兴旺、村民富庶,并赶起了街子。
卡斯龙潭公园:热区腹地亦凉爽
龙潭公园,是昌宁县卡斯镇的一张名片,是热区一个不可多得的乐园。公园在龙潭社区龙潭居民小组,距卡斯镇政府1公里多。
龙潭公园因水而出名,也因水而倍受人们的欢迎。据说,很多年前,龙潭是一个天然的大喷泉,一股巨大的水流冲破坚硬的岩层,从大地深处涌出。这股水流冲出地面以后形成巨大的水柱直奔天际,再从数丈高的半空中跌落下来,在卡斯坝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听到龙潭发出的巨大吼声。从山区下坝的人,到兰山垭口就能听到龙潭的声音。水柱的周围,古木参天,形成世上独一无二的自然奇观。很多年后,随着流水减少,压力减小,水口逐步扩大,水柱渐渐降低,这一自然奇观才渐渐消失。现在,虽然看不到当年的水柱,但是还能看到泉水喷涌而出的壮观景象。
但是由于缺乏管理,龙潭成了牛汪塘、男男女女的洗澡塘、附近村民洗衣服的场所,水源环境越来越差。就在这个时候,当地发生了一件神秘而奇怪的事情。一妇女自称“兰氏花女”,说是掌管龙潭的小白龙附身,借“兰氏花女”之口说话,表达小白龙的愤慨、愿望和要求。小白龙愤慨的是,很多人把老水牛赶到这块洁净的龙宫圣地打汪,除了搅起许多污泥浊水,还在潭里拉屎拉尿。另外是一些青年男女,来到潭边,不分场合,不分长幼,不分男女脱光衣服就跳进龙潭洗澡。还有一些不懂礼节的妇女经常到潭边洗衣服,甚至把内衣内裤、小娃的屎布尿片也拿到潭边洗。所有这些不文明、不礼貌、不道德的行为做法,严重玷污了龙的尊严。小白龙实在看不下去,表示如果照此下去,它要搬家,让龙潭水干。
人们终于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自发组织到龙潭杀火烧猪祭龙、上功德、建盖龙王庙、整修龙潭。又修建了山神庙、凉亭、围墙、大门、道路、水沟等设施。最后,建成了一个公园,叫龙潭公园。
如今,这里一潭碧水秀,四围瓜果香。水静山幽呈画境,鱼欢鸟悦誉奇观。龙潭公园在地处热区里成为了一个绿洲,成为了大家避暑、消夏、纳凉、休闲、娱乐的绝佳场所。
图/文 吴再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