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消保之声丨以案说险:如何防范销售误导?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
南充身边事
2024-03-08 09:31
关注

典型案例

人到中年的周先生近期接到一通陌生来电,对方极力推荐一款“全面覆盖疾病、养老、理财”的保险产品,并声称“该产品收益高、保障全、无任何风险”。周先生在未充分了解保险条款的情况下,购买了这款产品。在后续理赔时发现,该产品的重疾保障范围并不如当初承诺的那么广泛,且保单利益不确定,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周先生因此深感困扰,认为自己遭遇了销售误导。

案例分析

在周先生的案例中,销售误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不透明:销售人员在推广产品时,只强调了产品的优势和潜在收益,而对重疾保障范围的具体内容以及保单利益的风险性并未做出详细、准确的说明。

2. 夸大宣传:销售人员声称该保险产品“几乎无任何风险”,这与实际存在市场风险的情况不符,构成了对产品风险属性的误导。

风险提示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防范保险诱导销售的风险提示”:

一、因需购买保险产品,不被“免费”迷惑

在浏览保险营销宣传页面时,注意了解发布营销广告主体、保险产品承保机构,看清保险产品类型、保障内容和收费方式等重要信息,根据自身风险保障需求和消费能力选购,不被“免费”营销宣传诱导购买了本不需要的产品。如对宣传界面内容不了解,最好不要随意填写个人信息或同意授权办理等操作,防范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二、知悉保险合同内容,了解条款信息再签约

消费者如确有投保需求,应认真阅读保险合同,对于未能明确展示保险合同条款等重要内容的销售页面,不随意点击确认。着重了解保险责任、除外责任、保险期间、保险金额、保费缴纳、风险提示、客户告知、投保须知、续保条件、保险金赔偿或给付、犹豫期和退保损失等影响投保决策的重要事项。不盲目跟风冲动消费,尤其是线上签约投保时千万不要图方便就“一勾到底”。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