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生命 感恩奉献
河北工人报财经新闻
河北工人报金融周刊、燕赵税务新媒体平台
2024-03-29 22:03
关注

延续生命,维系健康是人类永恒的梦想,也是医务工作者不懈的追求。然而,探索生命的奥秘,离不开对人体的探究。捐献遗体,则成为医学教育最生动的教材,捐赠遗体者被医学生们称为“大体老师”,是他们最值得尊敬的无言良师。日前,在平山县古中山陵园内,河北医科大学的“大体老师”们的骨灰下葬。

在庄严肃穆的哀乐中,河北医科大学的学子们将大体老师们的骨灰缓缓迎上公祭台,河北医科大学遗体与器官捐献纪念日暨古中山陵园器官与遗体捐献者纪念碑落成8周年公祭活动在古中山陵园举行。松柏苍翠,鲜花簇拥,大体老师们用自己的方式,为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他们的无私奉献将继续照亮医学的道路,为更多人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大体老师,是解剖医学生对遗体捐献者的尊称。称为老师,意为捐献者用自己的身体为医学、科学作出了贡献。从这些遗体捐献者的躯体上,医学界的学生们掌握和丰富人体基本知识,感受救死扶伤的深刻内涵。这些遗体是医学生第一个手术的“患者”,也是医学生的老师,他们也被尊称为“无言良师”。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奉献,医学生的教育事业才能得以长足发展。

2016年3月31日,在河北省红十字会、石家庄市红十字会的帮助下,平山县古中山陵园与河北医科大学共同建成了“古中山器官与遗体捐献者纪念碑”,为了支持人体器官与遗体捐献事业,古中山陵园一直秉承公益理念支持该项事业,为大体老师免费提供墓地,逝者的亲属也有了悼念亲人的场所。在过去的8年中,纪念碑上相继镌刻了480余位捐献人的姓名,为祭奠和缅怀所有捐献者,每年这里都会举行公祭活动。

“古中山器官与遗体捐献者纪念碑”至今已落成8周年,临近清明节,河北医科大学的师生们早早开始筹备公祭活动,前期组织器官与遗体捐献者家属,后期一次次彩排,以此缅怀他们的“无言良师”,部分家属们也来到活动现场,祭奠亲人,感受他们的大爱。

生命因其短暂和仅有一次而显得珍贵。然而,这些大体老师的生命却超越了时间,获得了永恒。他们用无私大爱诠释了生命至高的价值和意义,让活着的人深刻地感受到捐献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伟大的情怀,也让莘莘学子们在医学事业上不断前行。

很多家属也到场祭奠亲人,受逝者的影响,他们既是亲属,也是人体器官与遗体捐献的志愿者。79岁的刘志英老人,去年痛失老伴,老两口早早地签订了人体器官与遗体捐献志愿,对生命、对死亡,刘志英老人多了一份坦然,她希望自己百年之后还能为国家、为人类健康、为医学生的学习,作最后一点贡献。

据了解,截至目前,河北省累计实现人体器官捐献706例,挽救了3000多名垂危患者的生命。2024年新修订的《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将在5月1日起正式施行,公民可以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建立的登记服务系统表示捐献其遗体器官的意愿,这也为推动器官捐献事业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

报道:通讯员裴晓龙

来源:燕赵时讯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