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长江科普系列(四十八)| 新疆真产海鲜—罗非鱼
长江江豚科普团
长江江豚科普团由镇江市京口区江豚保护协会和江苏科技大学环境保护协会牵头成立,专注长江生态保护宣教。
2024-04-09 20:42
关注

在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后,“没开玩笑新疆真的产海鲜”的词条强势登上热搜:罗非鱼等新疆海鲜陆续丰收,销往全国乃至国外市场。但是,多数网友也因此不禁疑惑: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种罗非鱼怎么就成了需要养殖的美味海鲜了呢?

集体养殖,实则牟利。

作为一种入侵物种,罗非鱼因其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影响生态:作为热带广盐性鱼类的代表,罗非鱼喜高温,耐低氧、高盐度,淡水、海水皆可养殖;繁殖周期一月、两月之间,罗非鱼繁衍速度极快,且生长迅速,抢食力强,往往罗非鱼生存之地则难以看见更多其它鱼类。由此可见,罗非鱼无需人工干预便可泛滥成灾,那生存、繁衍能力极强的罗非鱼为什么会需要集体养殖呢?金钱使然。罗非鱼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医疗价值,其中在经济鱼类领域更是独树一帜。罗非鱼肉质鲜嫩肥美,刺少口感佳,营养丰富、氨基酸含量高,常常冠以“白肉三文鱼”“21世纪之鱼”之称。其中,特别注意的是,罗非鱼口感规律不符合大众广泛认为的”越野生的鱼越美味”。研究表明,导致鱼类具有土腥味的始作俑者是藻类和微生物代谢产生的二甲基异莰醇和土臭素。另外,水层土壤环境、水质状况及饵料等也会影响。而人工养殖的罗非鱼则着重解决了这些问题,土腥味得到明显改善。随着新品种的引进、全雄罗非鱼的生产成功及生长饲养技术的改良,中国的罗非鱼养殖成为一项前景极佳的水产养殖活动;各方面数据表明,中国引进罗非鱼数量和频率不断增加, 且中国现已成为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国和消费国。显然,非本地罗非鱼的养殖在中国已成为一项利润丰厚的活动。但也不可避免的是,广泛养殖非本地罗非鱼可能将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难以估量的不良生态影响,同时,这些问题少为人知,而金钱的魔力更是驱使人们忽视了这些影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普罗非鱼过度养殖的危害这一重任落在我们每个人的肩上,中国罗非鱼科普之路任重道远,改变大众的态度绝不在一朝一夕,也不只靠一代人的努力。此行,重在持之以恒,“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真假海鲜,一查便知。

既适合淡水生活,又能适应海水养殖,罗非鱼到底是真海鲜,还是假海鲜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热搜词条下,不少网友对于罗非鱼是非海鲜这一问题伤透脑筋,甚至大动干戈。罗非鱼一般生活在淡水中,也能在不同盐分含量的咸水和湖、河、池塘的浅水中存活,同时它也具有海水养殖等优点。广义上,海鲜指出产于海里的可食用的动物性、植物性原料;狭义上,则指利用海洋动物而制成的料理。总而言之,无论广义狭义都一致认定:罗非鱼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并非海鲜。

十里一鱼种,皆是同根生。

若论及罗非鱼的祸害之地,两广及海南则必然排入前三且当之无愧,而罗非鱼入侵态势迅猛、覆盖之地更是难以计量。中国疆土辽阔,十里一乡音,那我们日常所见到的罗非鱼是否是一种呢?其实不然,中国将罗非鱼认为是一个大类群,该范围包括了丽鱼科(慈鲷科)中的罗非鱼属、口孵非鲫属、切非鲫属等鱼类。甚至,可以将丽鱼科的全部鱼类都看同为罗非鱼。一般,我们看见的罗非鱼更多是口孵非鲫属,如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等。中国作为罗非鱼养殖大国,杂交育种技术先进,选育杂交了许多更加满足人们需求的罗非鱼,如红罗非鱼、福寿鱼,以及培育了可在新疆集体养殖的罗非鱼等。同时,中国的各种鱼类养殖能力也在慢慢增强,对于国外水产品进口依赖程度减弱,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发言权不断增强。

中国不断增强自身国力,以“命运共同体”身份,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海洋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海洋生物与我们人类紧密依存,海洋保护应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识。中国青年万万不可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应积极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同在地球村,村民当互助。

参考资料

1. 搜狗百科——罗非鱼

2. 鱼类百科《罗非鱼种类及图片大全》,来源:酷钓鱼,文:黔子夜

3.《罗非鱼在中国的引进:水产养殖的经济繁荣与生态系统的生态威胁》文:管博士

文:区君品

审核:余李卉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