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春食荠菜益处多!但这些人真的不适合吃
湖南医聊
分享权威、有趣、实用、及时的健康科普资讯。
2024-04-11 16:11
关注

民谚云:三月三,荠菜赛灵丹。每逢农历三月初三,我国民间有荠菜煮鸡蛋的习俗,选开花带根的荠菜洗净放入锅内,加入洗干净的鸡蛋、红枣、风球、生姜片、红糖,加适量的水煮上一锅,全家吃上一大碗,寓意健康与长寿。

春食荠菜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诗经·谷风》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记载。《尔雅》中也有:“荠菜甘,人取其叶作菹及羹亦佳”的说明。

一、荠菜可以怎么吃?

荠菜含丰富的蛋白质、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以及人体所需要的各种氨基酸和矿物质,常食可强身健体。因此,荠菜是难得的食疗佳品。

荠菜食法多样,可以烹制成羹,也可做汤、做粥、炖菜,可油炒,又可凉拌。还可将荠菜剁碎调以肉馅,包成水饺、包子、馅饼,样样可口,味美清香。

以荠菜为主的名菜非常多,如淮扬菜中的“荠菜冬笋山鸡片”、鲁菜中的“荠菜鱼卷”、徽菜中的“荠菜丸子”等,食之神往,清香可口。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提醒,春天植被丰富,采摘食用荠菜时要注意甄别,勿将它和别的植物混淆。另外,荠菜含有一定量的草酸,直接食用会影响身体对钙质的吸收,建议烹饪前焯水。

二、荠菜的药用价值

荠菜药用价值高,它的根、花、子均可入药。汉末《名医别录》载荠菜:“主利肝气,和中。”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称其:“明目,益胃。”因此,荠菜被誉为“菜中甘草”。

荠菜味甘、性平,入肺、胃、肝、肾经,入药具有明目、清热、利尿、治痢等功效,适宜于痢疾、水肿、肠炎、胃溃疡、外感发热、目赤肿痛等病症。荠菜中含有大量植物纤维,能促进排便,因而又被称为“净肠草”。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提醒,荠菜虽好,但不可多吃。以下几类人群不宜食用:

1、便清泄泻及阴虚火旺者不宜食用;

2、患有目疾、疮疡、热感冒等病症者或体弱者也不宜食用;

3、便溏者慎食;

4、孕妇也不宜多食荠菜,以避免引起流产或早产。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药学部 邓桂明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