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喜剧的概念来源于电视剧中,常指展现家庭生活的内容,在情节中带有喜剧成分和温情成分,这种概念运用到电影中同样适用。《黑鹰少年》影片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励志体育电影。来自凉山州彝族自治区阿沙莫村的瓦尔阿木从成都的修理厂辞职回到老家准备组建一只少儿篮球队,发小索吉前来帮忙。虽然条件艰苦,但众人一起努力让孩子们实现篮球梦想,凉山黑鹰的精神也传开了。孩子们靠着扎实的篮球技术打出了大山,而阿木则不忘初心重返大山帮助更多的孩子们实现梦想,在这过程中有家庭的阻碍、现实的打击,导演以一种温情喜剧的方式展现追梦路。
电影海报
1.童真视角下的“梦想”
整个影片都是以一群童真的孩子为中心,讲述他们的梦想,在贫瘠的大山里,导演通过展现孩子们刻苦学习、练篮球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与不支持,体现孩子们对梦想的坚持的童真,有困难也不放弃,乐观面对。导演将这种乐观体现在孩子们的语言、行为上,配合着剧情,形成一种温情的乐观。影片前部分孩子们的篮球梦遭到家庭所质疑,认为学篮球追求梦想没有用,读书也没有用,只有回家种地干农活才是唯一出路。随后孩子们用最真挚的言语和表情告诉家长们“我想打篮球”“让我打篮球吧”。梦想在实现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困难,更多的创作者所表现的多为青年奋斗史,《黑鹰少年》则以孩童视角展示追梦过程的阻碍和遇到困难的乐观。比如科比惹有面对酗酒的父亲,但他依旧热爱篮球,第二天依旧开心地找老师说要学篮球,童真的视角里没有杂志,一心只有梦想。
电影海报
2.叙事中的传播工具
影片背景空间是贫瘠的大山,传播工具就在电影叙事中显得格外重要,推进电影叙事发展,影片还巧妙地将这些传播工具与温情情节结合,增添感动。影片中用了三种传播工具:喇叭、手机、电视。喇叭、手机和电视在影片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它们传播的不只是信息,同时传递着梦想和喜悦。喇叭村里的孩子们(欧文惹、拉力惹、木呷惹、尔布惹)得知消息,迎着昏光、洋溢着笑脸、摆动着步伐、并排着向阿木和索吉走来,阿木又重新燃起了篮球梦的希望。此处运用升格的拍摄手法将孩子们的动作与阿木的反应放慢,运用黄色的光线照射在孩子们的身上,运用舒缓的音乐营造温情的效果,凸显阿木心中希望的点燃。
然而,晚阿回到家中时,阿木的阿爸看着桌子上一堆的招募广告,撕毁了这些标有“少儿篮球培训招募”的纸张并且用刀子扎破阿木阿妈留下的篮球,此时阿木的梦想再次遭到摧毁破坏。索吉通过手机直播展现孩子们训练和比赛时的场景,让大凉山外界的更多人知道了大凉山有这么一群可和爱上进的孩子,阿木阿爸也因此认可赞许了阿木的篮球梦。通过阿木发布地孩子们的视频,也因此获得了带孩子们前往北京与北京闪电队参加友谊赛地机会,是向梦想更进一步的机会。在影片的最后,孩子们的父母和索吉通过观看电视,观看孩子们的比赛。孩子们在场上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地揪着父母的心弦。孩子们得分,父母拍掌欢呼,对手进球,父母叹气向旁边的人表示惋惜。比赛结束,虽然黑鹰队以两分之差输掉比赛,但深层次上他们已经走出了凉山,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他们的比赛,最终他们是胜利的。电影也是胜利的。
电影海报
3.方言元素的巧妙运用
方言作为一种需要符号,运用在电影中有利于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拉进角色与观众的距离、增加电影喜感、激发观众内心共鸣。影片将开端的几个片段利用索吉幽默诙谐的方言配上阿木过往的镜头画面,声音内容与画面形内容形成反差对比,达到幽默风趣的喜剧效果,迎合观众的喜好。旁白描述的内容是“儿时的他更是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篮球天赋,可谓是灌篮高手,百发百中”“长大之后的他多次斩获青少年个人篮球赛的最有价值球员,立属要靠个人的努力重振阿沙莫村的篮球大业。”“以至毕业时,校领导经过再三考量和多番讨论,最终还是决定将他保送到高精尖的技术工程产业就职。”然而画面呈现的是“儿时的阿木背对着背篓坐在地面上向后扔玉米,背篓中只有一根玉米,其它的玉米都在背篓外。”“长大后的阿木站在台上抱着母鸡,拿着安慰奖老母鸡一只的奖状。其他三人带着奖牌并举着标有现金的奖状。”“阿木在标有高精尖汽修店的店里做汽修工作。”以一种新颖的方式吸引的观众的注意力。
紧接着从画外音转到阿木的发小索吉站在石头上讲阿木从小到大篮球梦的画面。回忆转回现场讲述,在索吉怀揣慷慨的激情和带有地方特色方言讲的述下,只有阿木和带着三四个孩子的宝妈在听这一场宣传。“重振凉山的篮球文化和重振凉山的篮球队,打出凉山,走向世界”这一席讲话不仅是是阿木心声的传达,同样是导演观点的表述。用村里的宝妈和孩子们转身离开表示广大人民对彝族地区的关注程度,显然是缺乏关注。然而此片段用风趣幽默的手段吸引观众的注意,希望引起观众对彝族地区的关注。
电影海报
同样,在阿木和索吉做宣传招人进篮球队的过程中,也弥漫着喜剧色彩。阿木和瓦吉为了招人进篮球队,在厕所粘贴广告“少儿篮球培训招募”。本以为会有很多人会来报名,迎来却是村里的大妈和村长,本以为有人来报名是希望之光的到来,却没想到是上天给他们开了个玩笑。村里的大妈揭下纸张和索吉手里没有粘贴完的纸张前往厕所当厕纸用。村长教训了阿木们,说他们这种贴广告的行为是在污染环境并进行了广播通告批评。运用讽刺的喜剧效果,阿木的梦想遭到了破灭和打击。
文/肖中平、陈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