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和学校运动会能碰出什么样的火花?”4月26日—4月27日,杭州绿城育华翡翠城学校第六届体育节暨第四届春季田径运动会在学校田径场进行。不同于往年,今年的春季运动会,学校将非遗文化“搬到”了运动场。
负责开幕式编排的洪玲副校长介绍,本届运动会开幕式融入了多项与体育相关的非遗文化展示,如一年级的“刀、剑”文化展示;二年级的二十四节气;三年级剪纸、蓝染;四年级的传统武术表演;五年级的舞龙表演;六年级的舞狮表演;七年级的鱼灯舞和太极表演;八九年级汉服文化等。 “学校开幕式将以上多种体育相关的非遗表演有机串联,彰显了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这些表演不仅丰富了运动会的文化内涵,提升了表演观赏性,更为传承与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内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4)班刘伊一是舞龙表演的成员之一,她说:“为了能在开幕式上呈现出完美的舞龙效果,她和同学们已经排练了近一个月。”一(2)班高墨涵说:“这是我小学的第一次运动会,我觉得很有趣,我报名参加了100米跑和垒球比赛。我希望自己能取得好成绩,也希望我的伙伴们能取得好成绩!”而对于九(2)班欧阳菲凡来说,今年的运动会是她在初中阶段最后一届运动会。“毕业在即,回望前几届运动会精彩的表现,期待今年大家不断超越自我,展现更加精彩的风貌。”
“如何以跨学科融学的方式进行人人参与的运动会”是绿城育华翡翠城学校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陈贤彬老师说,学校倡导“我的运动会我做主”,开展跨学科学习,充分调动、展示学生的特长,让多元发展得到落实。吉祥物、奖品、操场区域分布图、趣味运动项目都是学生自己创意设计的,在设计过程中真实感受到“我的运动会我做主”的主人翁角色,跨学科综合学习也在悄然进行。
校运会作为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增强班级凝聚力,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校长方建兰表示,学校策划“非遗文化”为主题的运动会开幕式,旨在创新教育实践,让体育活动焕发出不一样的活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杭州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如良渚文化、余杭纸伞、杭州丝绸、西湖绸扇等。”目前学校的拓展性课程已引进非遗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和学习非遗文化和技能的机会,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学校浓浓非遗文化的开幕式得到了杭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丁志刚先生的称赞,在表演中体会到同学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和创新。鼓励同学们在传承非遗和传播非遗、以及非遗创造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运动会之后,学校也将继续开展常态化的体育活动与俱乐部,组织各类体育兴趣小组或俱乐部,举办体育文化节,包括绿足联赛、FCBA篮球赛、橄榄球争霸赛、趣味运动会、校园吉尼斯、国际象棋争霸赛。同时,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和设施,鼓励同学们在课余时间自主使用,并提供必要的指导服务。此外,学校也利用社交媒体、学校APP等平台,发起线上体育挑战赛、步数打卡、锻炼视频分享等互动活动,打破时空限制,激发学生随时随地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体坛报记者 陈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