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优秀毕业生宋石磊:从校园到军营,荣耀与成长的足迹
河南高教
传递河南高校声音,讲好河南高教故事!《河南教育》(高教)杂志官方账号。
2024-05-11 17:09
关注

宋石磊,男,汉族,河南安阳人,共产党员,2009年6月毕业于焦作师专外语经贸学院英语教育专业。2009年12月入伍,现为陆军某部俱乐部主任,高级摄影师,连续三年被上级表彰为“新闻舆论先进个人”,先后荣获优秀士兵4次,荣立三等功1次。他从事新闻摄影10余年,采集20余万张图片影像资料。在陆军组织的摄影展中,佳作《夜战》、《聆听统帅训令》、《织网射天狼》分别荣获最佳人气奖、二等奖、优秀奖。

校园成长

回首过去,宋石磊深知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和老师们的教诲。入学之初,他就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也并非天资卓越,但他拥有的,是那种难以言喻的毅力和决心。

谈及个人成长,在他的记忆中,班主任王素芳老师的影响尤为深刻。在教学中,王老师有着独特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不畏失败。正是在这样的引导下,宋石磊逐渐形成了敢于挑战、勇于拼搏的个性。

辅导员崔老师在宋石磊的成长过程中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在宋石磊面临选择,感到迷茫时,崔老师总是及时出现,用自己的人生经验为他指明方向,重新找回自信和动力。崔老师的言传身教,让宋石磊明白了责任与担当的意义,也让他学会了如何在困境逆境中保持自己的初心和信念。

正是这种全面、细致的关爱,让宋石磊在校园中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从军报国的信念。

临近毕业,他深知自己的成长之路还有很长,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于是,他选择了入伍,希望通过军事训练来锤炼自己的意志和体魄,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感恩那些曾经陪伴他、支持他、鼓励他的人,也感谢那些曾经给予他挑战和磨砺的经历。正是这些宝贵的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军旅方向和目标。

军旅荣光

当宋石磊决定入伍时,他的决定并没有让身边的人感到意外。因为在他们眼中,宋石磊早已具备了军人的品质:坚毅、勇敢、忠诚。在军营中,宋石磊依然保持着那份坚韧和执着的精神。

在军营,他既能手执钢枪历练沙场,也能提笔书写军旅芳华,用镜头定格最美瞬间。宋石磊就是这样一位被战友们亲切称呼的“兵记者”。

从光圈、快门都不知道的“门外汉”,到如今在各类媒体刊发稿件千余篇(幅)。成绩斐然的背后,是一段满载艰辛的历练之路。当兵第二年,他报名技术学兵,被顺利录取成为新疆军区新闻摄影专业学员。为了更方便研究摄影,用存了将近一年半的津贴购置了人生第一台照相机。他当时不曾想过,一块儿砖头大的小玩意儿,竟改变了他的军旅生涯。为了快速掌握摄影技术,他经常会在学习室翻阅各类报刊杂志,研究别人拍的照片,并时常和摄影爱好者探讨拍摄技巧。

新疆著名摄影记者李翔曾评价他,这个外表不帅气又寡言少语的河南小伙,当时在培训班里并不起眼儿,但他勤奋刻苦,经常为了一个独特的镜头在恶劣条件下苦苦等待,直至拍到心满意足的画面。

驻训场上,沙尘弥漫。他每次拍照回来,脸上就敷满了一层厚厚的“风沙面膜”。有时为了拍好一张照片,他常常守候到深夜甚或黎明,即使疲惫不堪,仍觉得能够定格最美军旅,一切都值。

走社区、进学校,他是军民鱼水情的记录者。他被驻地多家中小学特聘为“校外辅导员”,进学校进行国防教育,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深深地植下强军梦。周末,他还走访家庭困难的学子,了解家庭状况和学习情况,送去关爱。2024年1月,他和战友一起将立功授奖的奖金5000千元,捐赠给驻地小学。此事曾被央视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结语

如今,宋石磊已经走出校园。在他的心中,学校是他永远的港湾,是他成长的摇篮。进入军营,他始终铭记着学校的培养和教导,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也期待他继续用自己的笔和镜头,记录下更多美好的瞬间,传递出更多正能量,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他的成长故事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成长历程,更是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培养人才的缩影。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学校需要用心培养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闪耀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编辑:梅瑞祥;审核:时高玺)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