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强化系统思维和科学谋划,多做为民造福的实事好事,杜绝装样子、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
湖北工程学院认真学习贯彻系统思维的重要论述,坚持系统观念、增强系统思维,创新工作理念,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高校的科教优势,在阵地建设、服务形式、队伍建设等方面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中央厨房”。
党建引领,打造文明实践活动的“共同体”
学校打造“党建+”高校文明实践活动“共同体”,构建“党委领导、团委统筹、青协组织、小组动员、党员示范、团员参与”的六级联动工作机制。
把学生党支部建在实践项目上,依托党组织在全周期文明实践活动中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引导广大党员创先争优、争当表率,及时协调解决活动实施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切实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培育特色,丰富文明实践活动的“点菜单”
学校做好顶层设计,结合教学学院的学科、专业优势特色,依托六十余个本科专业,按照“一院一品”的建设目标,组建了涵盖经、法、教、文、理、工、农、医、管、艺等10大学科门类的活动小分队,不断丰富“中央厨房”的特色“菜品”,用专业知识提升文明实践活动的质量。凝练了一批社会反响好,群众认可度高的“点菜单”。
美术与设计学院的“绘心绘梦”小分队入选2024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彩虹圆梦”小分队获评湖北省2023年度“三下乡”优秀小分队;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学院的“家电义务维修”小分队作为团中央百家社团,连续三十年深入社区和农村,解决百姓困难,传播文明新风……
调查研究,当好文明实践活动的“店小二”
人民群众对文明实践活动有着各种期盼,不同地域、不同类别的人群,对文明实践活动需求也存在差异性。为同一个区域的各类需求,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是“中央厨房”的重点任务。
为掌握农村、社区的实际需求,学校组织大学生成立专项调查团,主动对接需求侧,围绕乡村产业振兴、社会治理难题、群众精神生活期盼等方面开展大范围、多层次、高频率地实地调研,充分掌握、挖掘群众需求。
为呈现“可口饭菜”当好“店小二”,努力做到人民群众缺什么,“中央厨房”就送什么,让大家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精准发力,烩制文明实践活动的“招牌菜”
2023年暑期,学校深入安陆市高张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群众所需,组建了专业交叉、结构合理的“和美辛榨·共同缔造”实践团。
活动期间,开展了“爱心支教”“家电维修”“华章灯会”“体艺教学”“和美镜头”“和美墙绘”“产业调研”等七项行动,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系列文明实践活动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改善了村庄面貌,得到了高张村村民的一致好评,
“和美辛榨·共同缔造”实践团,荣获了团中央2023年度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行动全国示范性团队,同时也入选了2023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队。成为了湖北工程学院文明实践活动的“招牌菜”。
共同缔造,提升文明实践活动的“满意度”
基层治理是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学校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采取志愿服务微介入方法,结合高校实际,选择恰当切入点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有助于为基层治理输入“青年血液”,对打造新时代社会治理新格局,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贡献。又有助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学校自身也达成了良好的育人效果,达到“双向奔赴”的目的。提升了文明实践活动的“满意度”。
持续提升,吸引文明实践活动的“回头客”
学校坚持目标导向,把投身孝感市文明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第三课堂”的重要补充,让学生在文明实践中深刻感受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丰富思政育人的角度。
学校发挥专业特色,优化实践方式,还常年开展电商直播带货培训,产业助农、科技助农行动,开发文明实践线上程序“阿蜓到家”,创建高校与群众直接沟通平台。
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丰富文明实践活动的“菜品库”,推动文明实践活动的“中央厨房”模式走深走实,通过多种手段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让文明的新风吹进千家万户,吸引“回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