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合江县积极践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塑人”的文化理念,围绕“文化立校、质量强校、特色树校”这一发展思路,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里落地生根、成风化人。
深化课程改革 打造传习阵地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和基础,是文化的传承和再生产。合江县各学校把课程育人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以课程建设助推传统文化进校园,让传承有内容、有载体、有阵地。
凤鸣镇中心校将竹编请进课堂,着力打造特色校本课程《竹韵课堂 快乐成长》,通过常态化开展竹编教学,引导学生知竹、赏竹、品竹、颂竹。学校聘请了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竹艺传承人杨昌琴以及多名民间竹手工艺人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到校授课。2018年,学校建立首个竹编工作室,同时开设首个乡村少年宫竹编社团,在3—6年级分批开展竹编教学。2021年,学校再将竹编课程延伸到课后服务,让竹编成为学生的一门特长。通过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凤鸣镇中心校竹编教学成果丰硕:竹编教学获评泸州市中小学特色课程;学校连续4年获评泸州市优秀乡村学校少年宫;德育视频与案例《竹韵课堂 葳蕤生香》获评2023年全国中小学校本德育视频课程资源组示范作品。
腰鼓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灵动的浪花,以其独特的韵律和磅礴的气势为人们青睐。2016年,法王寺镇中心校以传统民俗舞蹈——安塞腰鼓为基础,融合地方特色文化,创作“千人腰鼓”并作为“一校一特色”进行打造。为了让“千人腰鼓”课程化、日常化,学校结合安塞腰鼓表演技法,组织骨干教师精心编写校园读本《腰鼓》,并将腰鼓融入学科教学、大课间活动等。校园里,大课间打腰鼓、音乐课唱腰鼓、语文课论腰鼓、艺术节舞腰鼓……多样化的教学和活动形式,让课堂充满趣味,让校园鼓点铿锵、活力十足。
深耕文化沃土 拓宽传播渠道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也是传承文明、发展文化、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合江县各学校结合实际,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浸润心灵、点亮人生。
走进白沙镇中心校,如同走进了“诗意王国”。学校将传统诗词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品牌,通过学诗词、培诗心、育诗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人文底色。学校精心打造校园文化阵地,将校本课程《走近传统诗词》通识部分,呈现在文化、花圃、过道、走廊、“一班一品”文化专栏等上面,校园随处可见传统诗词。学校还将课间音乐、上下课铃声设为诗词吟诵,每天播放诗词赏析,大课间活动融入诗词元素……传统诗词文化在校园里不仅有形、有声,还有行、有神。为了推动传统诗词文化在学校形成体系,该校开发校本课题《走近传统诗词》《楹联赏作启蒙》等,开办校刊《空山新雨》《山花烂漫》;少年宫和课后服务开设多个诗词社团;常态化开展诗词创作展评;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吟诵诗词。白沙镇中心校诗词文化独树一帜,被评为教育部重点校园诵读品牌“最美诵读”实验学校、中华经典吟诵实验学校、泸州市楹联学会第一所教育基地学校、泸州市优秀文化传承学校。
“要识扶摇能直上,全凭一线手中牵”。自2016年起,每年春天,白米镇中心校都会开展“筝舞蓝天,我心飞翔”风筝文化节。活动结合校园文化主题“米香童年、花样未来”,创设“知、做、展、放、悟”五个篇章,每个篇章文化内涵丰富,趣味十足、环环相扣。“知风筝”是借助校本课程教学,让孩子们了解风筝起源、制作技艺等,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做风筝”是孩子们最喜爱的环节,他们一起构图、绘画、勾线、涂色、粘竹篾,在动脑、动手间培养团结协作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展风筝”既养眼又养心,文化长廊挂满一个个构思新颖、制作精美的风筝,孩子们互鉴共赏,好不惬意;“放风筝”最是激动人心,搭配上野餐、实践活动、亲子游戏,让孩子们与大自然撞个满怀,放飞快乐和梦想;“悟风筝”是孩子们对整个活动的思考、总结和升华,更是对活动的感悟、收获和展望。
深挖实践路径 焕发传承活力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合江县各学校以传统文化为基石,拓宽实践活动路径,寓教于乐,让校园焕发活力。
“孩子们,吹奏唢呐时不能心急,节奏要轻缓舒展。口型不对,音准、音色都会受到影响……”福宝“贯打唢呐”是川南黔北渝西古乐源流的“活化石”,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福宝镇中心校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着力开发校本课程,将“贯打唢呐”引进课堂。2020年,福宝镇中心校成立第一个“民间艺术社团”——“贯打唢呐”社团,福宝“贯打唢呐”传承人张黄角作为特邀校外辅导员,定期到校提供教学指导。福宝镇中心校以“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为契机,为学生提供汇报展演的舞台。福宝镇中心校还组织“贯打唢呐”社团走进社区,为大家表演唢呐吹奏,还当起“小小宣讲员”,向大家讲解和示范吹奏技巧。
如果说唢呐吹响了传统文化入脑入心的“最强音”,那么研学活动则打开了传统文化落地的“解密锁”。尧坝镇中心校地处尧坝古镇,拥有显著的地理和资源优势。该校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带领学生走进非遗研学实践基地——“长江大学堂”,引导他们从书本走向实践、从课堂走向生活、从学校走向社会,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孩子们耳目一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保护和弘扬,更需要传承和接力。接下来,合江县各学校将持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推动传承与创新,以教育之力、师生之行凝聚合力,携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牢牢扎根。”合江县教育和体育局局长唐焰说。
赵廷燕 赵茂全 泸州日报记者 刘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