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20年11月与陕西延长集团山西销售有限公司签订增资扩股协议以来,中国中化旗下中化石油山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山西石油)成功实现了发展战略突围和资产结构优化,正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要活下去、活得好,我们就必须转型。”回想起重组前那段艰难岁月,中化山西石油财务总监、合资企业延长中化公司副总经理刘峰至今感慨不已。
失血:遭遇重创
2011年,怀揣“要让中化石油根植三晋大地”的满腔热情,中化石油成品油销售板块毅然挺进中部、落子山西,并在当年实现了首座加油站——太原市新晋祠路加油站盛大开业。之后不到一年时间,20余座“中化石油”品牌加油站陆续覆盖太原、吕梁、晋中、临汾等9个地区,“中化蓝”惊艳亮相,企业业务拓展形势喜人。
然而,市场瞬时万变,严峻挑战接踵而至。
自2012年起,全国煤炭价格一路下滑,供过于求的市场形势终结了煤炭行业10年辉煌,也带来能源市场的急剧变化。还未站稳脚跟的中化山西石油并未做好应对准备,油站网络建设不完善、油库资源不足、资产质量不佳、抵御风险能力差等问题接二连三开始显现,企业效益不断下滑,经营也面临危机。
面对困境和内外部环境,改革成为止血减负的唯一选项。
止血:优化减负
2019年,中化山西石油的母公司中化石油销售提出了“油站管理服务”的商业模式,并围绕“销售和服务能力建设”主线,开始从追求规模化向高质高效发展全面转型。苦苦探索出路的中化山西石油团队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毅然决定借机推行资产优化减负项目,果断实施油站退转租、退购等举措。
“油站退出关联方众多,牵涉利益复杂。如何设计形成妥善的退出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体现公司价值,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在中化山西石油退出项目中担任“谈判大师”、时任中化山西石油油站开发部副经理的韩国栋如是说。
多少个夜晚,韩国栋和项目团队通宵达旦想方案、写材料;谈判桌上,他们更是咬紧牙关,最大程度维护企业利益。到2019年年底,中化山西石油成功完成14座加油站的资产优化,项目有进有退,有效提升了油站网络整体质量,资产优化举措初见成效。
输血:合作共赢
2019年5月,《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审议通过,中化山西石油感受到市场环境的温暖。为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该公司借势出击,积极寻求合作。
“当时,我们了解到山西省交通实业发展集团(以下简称山西高速)要开展高速托管站业务,正在寻找经营能力好、品牌信誉度高的合作伙伴。这一需求与中化石油销售的平台战略不谋而合,于是我们主动找到对方,立即商讨合作事宜。”刘峰介绍说。
中化石油销售对这一项目高度重视,多次派出副总经理韩建国带队赴山西洽谈。到2020年7月,中化山西石油与山西高速达成多座高速托管站的签约合作,相关业务稳步推进,“中化石油”与“山西高速”双品牌加油站在当地高速服务区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欢迎。至此,中化山西石油初步形成了托管站、自营站、形象授权站等区域协同联动的销售服务一体化网络格局。
造血:秦晋之好
近忧已解,远虑犹存。截至2019年年底,中化山西石油已经实现根本性资产优化。然而,成品油市场竞争压力大、发展后劲不足的隐患依然存在。
202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决策部署下,中化山西石油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改革各项要求,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大力推进“自营+平台+服务”战略落地,聚焦优化区域结构,改善资产结构,完善权责体系,推动管理机制和业务模式创新,进一步激发企业经营活力和全体员工干事创业的激情。
彼时,一家同样处在改革转型期的老牌能源国企——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抛来“橄榄枝”。
延长石油在陕西拥有3家炼油厂、10余座油库,在山西、川渝、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区域拥有较强资源优势和销售网络优势;而中化山西石油则依托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治理体系,以成熟的零售网络拓展、运营体系和行业领先的加油站管服输出业务为自身显著特色。
面对优势互补的巨大潜力,两家企业“一见倾心”,决定携手共进,缔结“秦晋之好”。中化石油销售与延长石油双方领导多次通过线上线下交流沟通,对合资公司发展寄予厚望,并给予了大力支持。
经过不断的改革探索,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合资公司战略定位愈发清晰,改革措施更加精准,转型前景越发明朗,目标、人员、机制、文化、管理、业务等各项融合工作全面推进。
作者:延长中化石油销售有限公司 郁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