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的浪潮中,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变化。面对这样的时代趋势,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商学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建设,将人才链和行业需求链紧密对接,为学生搭建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平台,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不断深化校企生态建设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商学院通过多年探索,逐步形成了通过校企生态建设,将行业的需求与人才培养、学生就业衔接,形成生态式的可持续和可发展的产教融合模式。
据了解,商学院成立的“产教联合中心”负责加强与行业的紧密联系和推进产教融合建设。中心一方面负责与商学院的骨干教师们对接,确保将行业的最新动态及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另一方面则积极邀请业内专业人士进入课堂为学生授课,使学生们能够直观了解所学专业必要的技能、岗位素养和社会知识等信息。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商学院常务副院长余梅认为,人才培养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能够迅速融入社会,能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的“可用之才”和“可造之才”。
持续加强产教融合教师队伍建设
为培养高素质的产教融合教师队伍,商学院采取了多种举措,从理念和实践两方面不断提升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和水平。“我们会定期组织召开产教融合交流会,督促教师面向企业,不断拉近与行业、产业的距离,提升承接实践项目的能力,同时,采取‘传帮带’形式,让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新教师参与产教融合建设,达成教师队伍的持续性建设。” 余梅说。
学院与行业专家紧密合作,共同设计课程内容和开展教学,确保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行业视角。商学院还成立了以项目或课程为单位的优秀产教融合团队,通过教师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加强产教融合教师队伍建设。
大力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为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实现与金融机构的长期合作,商学院特别成立了由教师、学生和企业导师组成的金融财商协会,专门负责协调和管理与金融机构的产教融合项目。
据介绍,近年来,商学院校企交流学生达300余名,成功入职占比85%。在去年的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上,商学院队伍荣获全国一等奖1项、四川省一等奖1项、四川省二等奖3项,在刚刚举行的第十四届赛事上,又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未来,商学院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产教融合的挑战和机遇,通过与企业共研共申产教融合项目、成立商学院层面的产业学院等方式,继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和交流,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方法,共同推动产教融合向更深层次发展,为社会和行业的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数字经济时代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