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力损失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位居疾病负担排行榜前列。数据显示,除高血压、关节炎外,听力损伤是世界第三大致残原因,全球大约每五个人里就有一个正受到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耳朵究竟是怎样“听坏”的?只有真正了解听力,才能更好地保护它。
由四川卫视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第二医院、华西口腔医院、华西第四医院共同出品的全民健康科普类节目《华西论健》,今晚9点20分将在四川卫视继续播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听语中心主任医师孟照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听语中心技师崔智渊,将科普听力健康知识,揭秘生活中无意识的伤耳行为,解开耳朵里的“健康密码”。
“听力损失并不是指完全听不到声音。”专家介绍,常规听力检查中,患者的听力阈值是正常的,也就是说在安静环境下,他们的听力似乎没有问题。但是,当处于噪声或嘈杂的环境中时,他们可能会发现难以听清或理解别人的话语,言语识别率会明显下降。这种听力损失往往不易被察觉,因此也被称为隐性的听力损失。对于怀疑有隐性听力损失的人来说,早期识别和干预尤为重要。
究竟能听见多大的声音强度,才算是正常的听力?“对于成年人来说,25分贝是正常范围;对于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来说,15分贝是属于他们的正常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他才能听得到的话,就代表他的听力已经有损失了。”专家提醒,当耳朵出现不舒服,或者有听不清楚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听力检查。医院会为大家进行耳镜检查、测听、耳声发射测试、言语测试、纯音测试等耳朵相关检测。
“如果是外耳道的炎症,或者是中耳的炎症,可以通过药物,或者像鼓膜穿刺、鼓膜注药等方式来进行治疗。”专家表示,如果涉及到内耳,或者是听神经的问题,比如内耳毛细胞损伤导致的听力下降,可能就需要考虑辅听装置。
生活中,有哪些隐藏的“听力杀手”?如何保持外耳道的清洁?更多听力健康知识,请锁定四川卫视今晚9点20分播出的《华西论健》,与华西同行,与健康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