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人限定寻宝!必看!
集美大学招办
集美大学招生办官方账号
2024-06-21 10:25
关注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

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

正值国际博物馆日

小集旅行社将带您环游集园

一同漫步楼群之间

探索学村的奥秘

阅览校史长廊

聆听嘉庚故事

在属于JMUers的博物馆奇妙日等你一同开启寻宝之旅

缘起——传承文化基因

文化铸魂,润物无声

历史的沉淀和时光的痕迹

簇拥着我们跨越时空

凝望嘉庚先生深邃透亮的眼眸

校主陈嘉庚先生一生致力于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将教育理念融入我国文博事业的发展和建设。倡办建立的华侨博物院和鳌园等博物苑,用文物和展览的直观教育,传播红色文化、科学文化、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华侨文化。在他的带动下,厦门高校博物馆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陈嘉庚认为博物馆是文化教育机构的一种,与图书馆、学校等同样重要,而施教的范围更为广阔。学校为学生而设,图书馆为知识分子而设。博物馆的对象不限于学生或知识分子,一般市民,无论男女老幼,文野雅俗,一入其门都可以由直观获得必需的常识

鳌园

1950年,陈嘉庚先生回国,定居故乡,亲自谋划集美学村建设与发展。鳌园于1951年9月动工兴建,由陈嘉庚先生亲自设计、督建而成。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集美解放纪念碑"碑文。1961年8月,陈嘉庚先生不幸在北京病逝,中央人民政府遵照其遗愿,特派专列护送灵柩回集美鳌园。至此,鳌园工程竣工,历时10年。

鳌园占地逾9000平方米,由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陈嘉庚墓和四周石雕围墙组成,鸟瞰呈繁体字"圖"字形。鳌园依图而建,图文并茂,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教育为一体,是陈嘉庚先生"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理念的体现。鳌园是一座博物大观园,是一部融汇古今中外于一炉的大百科全书。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校爱国主义教育、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教育基地。

(图片来源:集美鳌园景区公众号)

华侨博物院

华侨博物院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56年倡办,1959年落成开放,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这是中国第一座由华侨集资兴建的文博机构,中国第一家全面系统收集、研究、展示华侨华人历史和业绩的博物馆,也是包括有古代文物展、自然标本展的综合性博物馆。这里,有着一代代华侨华人的奋斗史,有着他们艰苦奋斗留下的历史足迹。

(图片来源:华侨博物院公众号)

接续——守护集大记忆

自然界的光影瞬息万变

唯有科学与真理亘古发光

浩博天地,承载其物

快跟上小集的步伐

一同触摸连接过去和未来的脉搏

校史展览馆

集美大学校史展览馆位于新校区中山纪念楼二楼,面积1400㎡,分五个部分展示学校办学成就,以时间为序,将我校的创办置于近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叙事中,讲述学校与民族、与祖国、与时代共命运、齐发展的历史,在光阴荏苒、时代变幻中感受内心的震撼和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自然科学馆

集美大学自然科学馆馆址在中山纪念楼一楼,馆藏标本来自原厦门水产学院海洋动物馆和集美学校科学馆。这些标本既是嘉庚先生兴办教育的宝贵遗产,也是几代水院师生多年心血的结晶,它们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多样,其中许多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或已经灭绝的物种,非常珍贵。自然科学馆不仅凸显了我校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优势学科特色,对进一步发挥教学、科研和科普功能也具有重要作用。

船模陈列室

船模陈列室位于中山纪念楼校史馆西侧,收藏陈列各类船模四十余艘,航海用具、用品十余类百余件。每一件藏品都记录了一段历史、承载着一段故事,为普及船舶知识、培养航海兴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岁月斑驳,把自己藏入白瓦红墙

光阴蹉跎,又带走了谁的青春

让我们一起倒转时间沙漏

拨开尘土,遇见往日时光

一起领略集园里的嘉庚建筑博物馆

即温楼

即温楼,1921年4月落成,是允恭楼群中最早建成的建筑。1921年厦门大学举行开学仪式,因校舍暂未兴建,暂借即温楼作为临时宿舍。直到上世纪50年代重划为航海学校校舍,现为航海学院教学楼。

明良楼

明良楼始建成于1921年6月,1984年改建为图书馆。2013年,在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和集美学校委员会的支持下,在原址按原貌重建,再现明良楼往日风华。现为航海学院学生宿舍。

允恭楼

允恭楼是允恭楼群主楼,1923年8月落成。抗战胜利复员后,允恭楼是集美高水历届党支部、上海党小组、闽中工委地下交通站、党总支等开展革命活动的主战场,为祖国战后恢复和发展航运事业,培养造就了一批批又红又专的高级海员。允恭楼楼顶上有“乘风破浪”四个字,体现出集大航海人的壮志豪情。现为航海学院办公楼。

崇俭楼

崇俭楼位于允恭楼西侧,建成于1926年2月,是按照明良楼设计图纸再造的一座中西合璧建筑。崇俭楼原是商业学校(财经学院前身)的教职员及学生宿舍。现为航海学院学生宿舍。崇俭楼名意为崇尚节俭,勤俭办学是陈嘉庚贯彻一生的理念,深刻影响着集美学校的师生。

克让楼

克让楼,是允恭楼群的殿后之作。1952年在陈嘉庚亲自主持下建成。克让楼平面呈前廊式布局,采用半圆形券柱式外廊,绿釉瓶护栏,东面设六角形过廊。外墙为砖石砌筑,内部原为砖木结构。双坡西式屋顶,屋面铺红色机平瓦。山墙、栏杆作西式装饰,角柱作“出砖入石”装饰。建成后为集美水产航海学校师生宿舍,现为航海学院学生宿舍楼。

海通楼

海通楼,1956年动工兴建,60年代曾加盖第三、四层,1976年,学校在海通楼五层中间模仿船舶驾驶台加盖一层。海通楼建筑规划是50年代末嘉庚建筑思想成熟运用的体现,陈嘉庚提倡建筑加建“五脚气”(直译自英文"five feet base"一词),他认为加建“五脚气”,不但能为师生提供休息或看书的充足空间,空气通透,也能使建筑更为雅观;房屋西面建“五脚气”,则还能减除西照的炎热。海通楼中部南面走廊即为“五脚气”建法,师生们穿行至此,便有豁然开朗之感,享受空气清朗凉风习习。

尚忠楼群

尚忠楼群包括尚忠楼、诵诗楼和敦书楼。尚忠楼居中,敦书楼和诵诗楼分立东西两侧,呈半合围式。尚忠楼群古朴典雅,是嘉庚建筑的精品之作。《论语·里仁》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也即尊崇,是尽心、负责、服从的意思。“尚忠”体现了陈嘉庚兴学育人的价值目标以及对莘莘学子做人做事的殷切期望。现为财经学院学生宿舍楼。

敦书楼

敦书楼,由原诵诗楼、文学楼、敦书楼组成。原诵诗楼紧挨尚忠楼西南侧,1921年与尚忠楼同期建成,同为集美学校女子师范部校舍。1925年8月在原诵诗楼南侧建成文学楼和敦书楼。1955年,这三座楼改造后连成一体,以“敦书楼”命名。《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说礼乐而敦《诗》《书》是厚重、致力于某事,而且取得了扎实的成绩的意思;“敦书,是强调个人文化修养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新诵诗楼

诵诗楼,始建于1955年9月,是尚忠楼群的东座,故常叫“东楼”。东楼建成后以“诵诗楼”命名之。2006年,国务院核定其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一时期在尚忠楼南面还建有一座校门,成为集美学校北门,上有“和气致祥”四字。现为财经学院学生宿舍楼。

福东楼

福东楼,1957年底建成,现为海洋装备与机械工程学院校舍,是厦门市文物保护单位。福东楼位于园区内地势较高之地,楼前大树参天,“福东楼”青石楼匾庄重大气富有韵味,楼匾两侧山墙纹饰及镂空砖花精致典雅,虽经岁月流转,福东楼器宇轩昂不减当年。

科学馆

科学馆园区坐落于集美学校的中心地带,建成于1922年秋,是集美学校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集美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优质的办学条件的历史见证。1970年代,集美师专在此办学,接续集美师范教育血脉。直到2018年春,美术与设计学院“回归”科学馆园区,将此处打造成了“闹中取静 精致秀丽”精品园区。

军乐亭

军乐亭,1925年4月落成。这是一座由八根木柱支撑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八角翼亭。建成时是集美学校学生军乐队练习军乐的场所,也称“音乐亭”。军乐亭曾经是集美学校军乐队练习和表演的场所,也是当时集美学村最受青睐的景点之一。典雅秀丽的军乐亭,丰富了科学馆园区的历史人文和精神底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嘉庚先生的崇高风范永昭世人。

诚毅楼

诚毅楼是陈嘉庚专门为集美学校校长所建的兼具办公和住眷功能的单体建筑,故名“校长住宅”,1927年3月,学校改校董制,该楼即改称“校董住宅”,历届校董先后入住。回国定居后,陈嘉庚的大部分时间住在诚毅楼,这里是他操劳国事、为国建言的地方,也是修复和扩建厦大和集美校舍的前线指挥部现为“陈嘉庚与航海教育”展览馆。

福建省航海俱乐部旧址

福建省航海俱乐部旧址,是陈嘉庚接受福建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委托而亲自主持选址、设计和督建的,1961年竣工。大楼平面呈曲尺形,主体三层,角楼五层。现为体育学院办公楼。

寻宝之旅结束

而出口未必就是尽头

人生中的一见如故

都是久别重逢

穿过时光的隧道

历史等待着我们

书写下一个集园辉煌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