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智创科技团队创新突破:特高压输电架空地线智能补修装置引领电力维护新纪
直播日照
日照权威新闻资讯和生活互动平台
2024-06-26 10:59
关注

来自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的智创科技团队,由孙海超、王玮琦、吴佩遥、兰博、吴免霄等成员组成的精英小组,在电力维护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发了一种特高压输电架空地线智能补修装置。这一创新成果不仅极大地提升了输电线路的维护效率,更在安全性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标志着电力行业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图 1 产品实物图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长。输电线路作为电力传输的主动脉,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然而,传统的地线修复方法存在效率低下、安全隐患多等缺陷,特别是在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的条件下,这些问题更为严重。2023年,广州局通过无人机巡视发现了51处地线断股或散股缺陷,凸显了现有维护手段的不足。

面对这一挑战,华北电力大学团队深入研究,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自身创新理念,提出了一套创新的解决方案。他们研发的智能补修装置,采用自动化修补流程,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该装置的重量轻、体积小,便于携带和操作,具备强大的爬坡能力和稳定的行走性能,行进速度可达5米/分钟,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控制系统设计中,团队充分考虑了电路的稳定性、抗干扰性、低功耗性以及模块化性能,确保了装置的高效运行和维护的便捷性。

该智能补修装置的推广应用,预计将极大提升电力行业的维护能力,提高设备修复效率,减少因输电线路故障导致的经济损失。同时,减少人工高空作业,降低作业风险,保障了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这一创新成果不仅对现有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更为电力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推动。

团队成员孙海超、王玮琦、吴佩遥、兰博、吴免霄等在这一项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克服了研发过程中的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项目。在指导老师裴少通、房静的悉心指导下,团队成员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提高了装置的性能和可靠性。

智能补修装置的研发成功,是华北电力大学在电力维护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学校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的体现。这一项目不仅为电力行业带来了实际效益,更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展现了学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优势。

随着智能补修装置的进一步优化和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在电力行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构建更加安全、高效的电力传输网络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这一创新成果的推广,将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行业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