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算法国际学术会议在郑召开
顶端新闻
内容创造价值,不只为看见
2024-07-09 11:11
关注

顶端新闻记者 刘鹤洋

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算法作为新科技时代的核心引擎,对推动社会进步与产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不仅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引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更是通过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和深度渗透,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增长点,预示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7月6日,第四届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算法国际学术会议 (CAIBDA 2024)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龙子湖校区举行,此次会议由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大学、河南省科学院、郑州中原科技城管委会主办。

打开通往科技前沿的大门

本次大会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算法”为主题,来自英国肯特大学的王江舟院士、台湾清华大学祁忠勇教授、同济大学李修贤教授、东南大学吴熙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宏志教授以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夏小芳副教授,围绕“毫米波/太赫兹集成通信与传感”、“凸优化辅助人工智能:无监督HSI去噪和超分辨率”、“随机损坏攻击下的在线优化”、“数据驱动的风电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溯源和抑制技术 ”、“人工智能驱动的大数据管理 ”以及“智能电网大数据分析及应用挑战-以窃电检测为例”等课题,进行了分享和交流,探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算法的应用和挑战。

本次大会汇聚了海内外高校专家学者代表等上百位嘉宾,还有不少在校学生参与,现场掌声连连,交流氛围异常热烈。

专家们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分享在相关领域研究和实践的宝贵经验,在场的学生难掩激动之情,直呼“太长见识!打开新世界大门。”听了专家们的分享,他们感到视野得到了极大的开阔,更直观的感受到这些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推动各个行业的变革和发展。

中原科技城:汇聚智慧,共谋发展

中原科技城人才工作局局长邬蒙介绍,“本次会议汇聚了海内外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算法领域顶尖的专家学者,集聚了国内外前沿的科研成果,对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现代化科技创新产业体系、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他介绍了中原科技城人才服务的发展理念:“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近年来,中原科技城贯通省市区政策,形成‘1+N’精准务实高效的人才政策体系,创新推出青年人才‘青云计划’,探索实施重大载体平台人才自主认定,持续实施优秀人才经济贡献奖励政策,拿出真金白银真心实意招引人才。”邬蒙介绍。他也对在场嘉宾发出邀请:“到郑东新区,到中原科技城多走走、多看看、多了解,共谋发展、共享机遇、共创美好。”

聚焦创新,强势赋能促发展

“风力发电虽然环保,但有时候也会‘闹脾气’,比如风电并网时可能会出现次同步振荡,影响电力稳定。”东南大学电力工程系吴熙副教授,对此,利用大数据的“火眼金睛”作为解决之道,深挖风电并网振荡的根源,并研发出抑制技术,让风电更加听话,稳定送入千家万户。

电力系统的“心跳”——宽频振荡问题也是重中之重,通过吴熙副教授团队的研究,电力输送更加平稳,减少了停电的风险。利用交/直流灵活输电系统的规划,让未来的电力输送将像城市的交通系统一样灵活高效,无论是远距离输送还是本地分配,都能游刃有余,用电更加安心、便捷。

夏小芳分析了国内外智能电网应用中现有的问题,为智能电网装上了“超级大脑”,让电力管理变得更加聪明、高效,同时,主要对电网窃电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剖析。

“可以想象一下,家里的电器设备都通过物联网‘手拉手’,它们的工作状态、用电量等数据被实时收集起来。”夏小芳和她的团队就像是在处理一个庞大的家庭账本,但这些数据可比家里的账本复杂多了。他们使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把这些数据整理得井井有条,方便随时查阅和分析。

最后,夏小芳对智能电网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她说,“出未来研究的重点应该是用户数据的隐私保护。”

抓住机遇,积极转型

“面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及算法技术的快速发展,学院正积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进行全面的转型与升级。”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院长陈建辉表示,尽管河南及郑州在全国IT行业中相对处于低谷,但新技术的浪潮让所有人站在了同一起跑线,这对学院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为了抓住这一机遇,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对接行业和产业,重点发展面向工业及特定行业场景的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以适应智能时代的社会需求。

同时,学院积极派遣教师到知名IT企业和航空航天企业学习交流合作,将最新技术引入教学,推动最新理论与技术在企业真实业务场景中转化落地。陈建辉强调,“这是一种双向奔赴,而教师是整个环节的关键,我们正在对教师评价、薪酬分配等方面人事制度进行改革,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此外,学院还准备将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和解决企业重要技术问题的经历作为职称评定、项目推荐和评优评先的重要因素,以鼓励教师更多地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通过这些举措,旨在推动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深度融合,共同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及算法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