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玉玫
随着现代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社区养狗越来越普遍,遛狗成为街头的常态,据《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1年,我国城镇饲养宠物犬数量已达5429万只,同比增长4%,并且2021年全国城镇宠物狗和宠物猫总数超过1.12亿只,这表明我国城镇饲养宠物犬数量逐年增多,越来越受到城镇家庭的喜爱。但是随着“宠物热”不断升温,相应的问题不断显现,犬吠噪音,社区安全,环境卫生等等,都给城市社区公共环境带来了潜在的隐患,养狗所带来的问题甚至影响着社区邻里关系和睦。虽然各地都有出台相应的文明“养狗令”,但都难以一一真正落实到位,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社区养犬难题。因此,解决社区养犬难题,为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营造一个美丽、和谐、安全、稳定的社区环境氛围至关重要。
社会工作是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成员参与行动,营造良好社区氛围的重要力量,社会工作者通过对社区面临的问题需求评估,联动社区成员,居委会,物业管理人员等力量参与行动,组建社区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社区活动,在解决社区问题,促进参与行动,培养社区自治,最终达成社区共识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从社会工作视角出发,通过运用社区工作的方法,推动社区居民达成社区养犬参与共识,调动各方资源力量支持社区参与行动,从而落实长期存在的社区养犬难题,促进建设和谐安全的社区环境。
一、社区工作的理论模式
地区发展模式。美国学者罗斯曼根据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提出了地区发展模式。地区发展模式其
核心理念在于,在一个较大的社区范围内,鼓励社区居民通过自助互助的方式,广泛地参与到社区事务,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来解决社区问题并推动社区发展。该模式特点是关注社区共同性问题,影响范围广,针对社区发展缓慢,社区居民矛盾冲突不明显。本文H社区养犬问题适用于地区发展模式,通过运用该模式致力于提升了公民的主体意识,提高居民交往互动和对社区归属感,以增强社区居民参与治理凝聚力,最终共同参与到社区治理,促进了当地社区的融合。
二、贵阳市H社区养犬现状分析
(一)H社区概况
贵阳市H社区在2008年1月竣工,社区内楼栋共计17栋,房屋住户数为1392户,该小区所在区域周边配套相对完善,涵盖了56所学校,1个大型购物商场,2所综合医院,周边商业经济区发展已相对成熟。通过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物业中心提供的信息,了解到H社区居民结构相对简单,以核心家庭为主,其次是夫妻家庭、主干家庭和其他类型家庭。
根据犬的体型将贵阳市H社区犬划分为大型犬、中型犬、小型犬。大型犬体重在41kg以上,体高61cm以上;中型犬体重在31kg~40kg之间,体高41cm~60cm;小型犬体重在30kg以下,体高40cm以下。H社区宠物犬总数58只,其中以小型犬为主,其次是中型犬、大型犬。
(二)H社区养犬问题分析
社区养犬管理欠缺。社区对于养犬问题的管理力度普遍不够,社区缺乏明确的养犬规范,导致居民在养犬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指导原则。H社区虽然制定了养犬规定,但内容过于简单,难以起到实际的约束作用。此外,由于规范的缺失,一些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制止和处理,居民在养犬过程中往往只关注自身的利益,忽视了其他居民的感受,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冲突问题,这不仅影响了社区的正常秩序,也容易引发各种矛盾和纠纷。因此,加大管理力度,对于规范居民养犬行为,维护社区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宣传教育是提升居民文明养犬意识的重要途径。目前H社区的宣传力度和效果还远远不够,很多居民对养犬规定和相关知识了解不足,对养犬行为的后果和责任缺乏清晰地认识,而且,一些养犬人也缺乏正确的养犬观念和技能,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训练和管束自己的犬只,居民在养犬过程中往往凭自己的主观意识行事,这导致了部分居民对养犬行为不够重视,并且容易引发邻里矛盾和冲突。因此,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社区居民的意识及遵守规定的自觉性,是解决社区养犬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社区养犬资源不足。养犬设施是保障社区养犬有序进行的基础,然而,目前H社区在养犬设施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如缺乏专门的遛狗区域,宠物粪便收集设施等,这不仅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也容易导致环境卫生问题,完善社区宠物设施,阻断了养犬者对宠物犬乱排泄行为的借口,而且非养犬者也会对其进行监督。此外,H社区开展有关宠物犬的活动较少,更多关注宠物犬造成的问题,未能对宠物犬投入更多的精力,通过社工链接更多资源,开展宠物犬参与活动,可以有效搭建养犬者平台,让养犬者能够感受社区对宠物犬的关心,逐渐融入社区治理中,与社区达成统一战线共同参与治理。
(三)H社区养犬需求分析
宣传养犬知识需求。H社区居民反馈,“一些不文明养狗的饲主,把狗独自放出来,并且养犬者几乎没有拴绳,更别说是套嘴套,任凭其在小区里乱跑、乱拉。主人前面溜达,狗在周围四处窜。”非养犬居民认为,“社区环境是大家的,不能因为它们而破坏了社区公共环境,要大力宣传社区文明养狗,对养狗住户开展文明养犬普及宣传教育活动,倡导文明养犬行为,科普文明养犬知识,通过让养犬者了解更多社区文明养犬知识,以增强养犬居民文明养犬的意识,能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规范社区养犬行为,以免给他人造成伤害。”据了解,部分社区居民对养犬常见疾病防治,宠物管理相关的法律及训导等方面知识匮乏。
加强养犬管理需求。根据居民反馈,“饲养宠物犬对社会和邻里带来不良影响和矛盾,特别是大型宠物犬的危险性还是比较大的,但是碍于面子及没有相应干涉权利。”因此,他们迫切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对大型犬管理,对不文明养狗进行查处。让有关部门加强监管,扩大限制养大型犬的区域,严令狗主人出门遛狗牵好狗绳、戴好狗嘴套。而且,定期检查大型犬是否有养狗证,并更新禁养烈性犬名单。同时,发挥监控作用,约束养犬者不清理粪便的行为,给社区营造干净舒适的环境。
整合养犬资源需求。养犬居民反馈道,“过分强调社区养犬种种行为,让我们养犬者被贴上了标签似的,感觉处处针对我们。”“犬只作为社区的一分子,其福利问题也不容忽视,要确保犬只得到适当的照顾和保护。”因此,社工通过一系列措施,合理规划链接社区资源,搭建社区文明养犬交流平台,既满足非养犬居民需要,又同时照顾养犬者需求。比如,开展犬只训练活动以减少半夜犬吠扰民现象,链接资源为社区提供宠物医疗,宠物美容,宠物用品等服务,排查了养犬疾病传播隐患,增加社区养犬居民文明养犬知识。在社区中可以安装社区宠物粪便屋,倡导养犬人士使用粪便纸,同时,工作人员定期在便便屋放置旧报纸及便便袋,方便外出遛狗的居民随用随取,及时清理宠物的粪便。
三、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养犬实践
深入走访社区,寻求居民支持:在社区开展养犬信息普查工作,建立社区犬只信息资料库。通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社区网格员的服务模式,社区网格员对社区住户有所了解,并且网格员与住户关系紧密,在社区网格员的协助下,社工联动志愿者,社区网格员共同完善犬只信息普查工作,形成社区犬只信息资料库,并及时更新掌握社区犬只情况。另外,社工在走访收集资料时,询问社区居民关于社区养犬行为的看法,逐步与社区居民建立初步的联系,并寻找愿意提供支持和帮助的社区居民。
激励居民兴趣,挖掘骨干力量:社工要挖掘社区骨干人员,激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兴趣,凝聚社区居民组织力量,协助社区居民能够自我解决社区问题。在社区开展如“遛狗请牵绳,安全你我他”“认识宠物便便箱”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宣传活动,还可以通过派发狗狗绳、狗狗口罩、狗狗钥匙等形式,引起社区居民关注和参与兴趣。另外,社工组织开展社区居民交流会,让社区居民能够自主发言,共同商议社区养犬事务,了解养犬居民和非养犬居民的参与意愿和利益诉求,进而推选出代表双方利益的社区骨干人员,并让其成为后续社区活动中的主导者和执行者。同时让社区居民设定社区文明养犬的公约,并签订文明养犬公约,遵守养犬公约,自觉履行个人文明养犬义务,彼此相互监督。
建立社区爱犬协会,共同倡导文明养犬:社工动员社区居民成立社区爱犬协会,吸引养犬居民加入养犬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周边设置“贴心牌”来宣传倡导公约内容,带动社区居民参与,发挥广大居民的监督力量为文明养犬发力,对文明养犬的行为进行点赞表彰,对不文明养犬的行为进行惩戒,形成全民参与的模式,使不文明养犬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同时,社工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如邀请爱心宠物医院定期进社区,在社区内开展宠物培训、预防接种等系列主题活动。此外,设立居民意见收集箱,不断拓展畅通倾听民意渠道,保障居民民主权利,强化社区事务沟通互动,共商共建和自议自决,以提升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和能力,营造一种社区自主协商发展氛围。
四、总结
社区养犬难题,问题本质不在狗,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以往养犬问题往往难以解决,究其原因,解决问题的主体没有搞清楚,忽视了社区自治的能力,将养犬问题丢给管理的部门,分散的管理结构导致责任不明确,使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另外,社区居民没有共同的参与治理意识,养犬问题难以真正根除。因此,社区自治是解决文明养犬和养犬纠纷问题的最佳途径,它使社区居民能够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同时根据自身社区的需求和人群来制定适合的规则和政策。社会工作者通过社区工作方法,让社区居民达成参与解决社区养犬问题的共识,倡导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养犬治理,使居民自发采取措施,如设定签署彼此认同的社区文明养犬公约,以自我提醒和互相监督来维护养犬规范,维护公共秩序,减少不文明养犬行为,通过定期举办宣传活动、培训和工作坊,以提高居民对文明养犬和动物福利的认识,促进社区文明养犬水平的提高。总之,社会工作者解决社区养犬问题,不仅仅是促进社区文明养犬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培育社区自治能力,让社区居民能够融入社区参与治理,以便今后出现社区问题能够自行解决。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