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课程思政改革建设多点突破、多点开花
西安广电融媒体中心
你想了解的西安都在这里
2024-07-11 15:38
关注

2018年以来,西安理工大学认真探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按照“点面结合、示范引领、逐步推进”的思路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逐步向纵深推进,高度重视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扎实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推动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形成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

课程思政改革建设多点突破

强化顶层设计,健全育人体系。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学校先后制定了《西安理工大学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和《西安理工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了“实施思政育人提升计划,落实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构建思政课程、专业课程同向同行的课程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将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家国情怀有效传递给学生。

修订培养方案,全面融入课程。为充分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在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修订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每门课程至少挖掘和融入5个课程思政育人要素并写入教学大纲中,实现了课程思政全覆盖。

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育人质量。学校率先在省内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2018年立项建设了首批课程思政校级示范课程,至今已累计立项建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54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特色课程思政VR馆,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注重主渠道作用,突出育人实效。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自2019年起,以赛促教促学,至今连续开展五届“树魂立根 课程育人”课程思政讲课比赛,赛后学校组织获奖教师进行示范教学,发挥先进榜样的示范引领效应。

强化教学研究,凝练育人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自2019年开始,在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申报指南中增加“课程思政改革研究”内容,至今累计立项建设课程思政示范专项项目45项,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凝练课程思政育人改革成果。

改革教师评价,融入职称评审。在职称评审说课和教学型职称评审讲课环节加入课程思政要求,重点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的体现度,课程思政理念已深入课堂,效果初显。

邀请专家报告,营造育人氛围。邀请西北大学赖绍聪教授作题为《深化教学改革 实现价值引领》的报告、北航钱政教授做题为《不忘教书育人初心 牢记立德树人使命》课程思政专题报告等,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思政建设成效多点开花

全校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业已形成,专业育人体系日趋健全。学校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通过顶层设计,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紧紧抓住课程建设“主战场”、教师队伍“主力军”、课堂教学“主渠道”,落实全体教师、全部课程的育人责任,通过营造课程思政改革氛围、设置课程思政教改专项立项、开展课程思政讲课比赛、推进全过程课程育人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形成“院院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新局面。现已在全校范围形成了课程思政由起初“是什么、怎么做”到现在“主动做、系统做”的全新转变,育人效果显著提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系统设计了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和课程体系,要求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专业育人提供有力支撑。

课程思政改革成果丰硕,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自2018年学校开始率先在省内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至今已建设完成、通过结题验收并认定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12门。教育部和教育厅开展先行课程思政系列示范项目的选树,认定一批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示范中心、项目、教学名师和团队,2020年至今学校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8项,省级课程思政教育研究中心1个;2021年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个,形成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多层次的课程思政示范体系。同时,建好思政金课,《思想道德与法治》获批2021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获批2023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同时,通过举办校级“树魂立根 课程育人”课程思政讲课比赛,2019年至今已累计组织五届,先后有4名教师获得一等奖,11名教师获得二等奖,25名教师获得三等奖。通过讲课比赛引导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使“课程思政”要求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增强课程育人实效性。

西安理工大学课程思政改革通过顶层设计、全面覆盖、教学模式创新、多层次示范体系和协同推进等多方面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这些改革措施,不仅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还增强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