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非科学教育论坛举行,中非学者热议“数字时代科学课程与教学如何变革”
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师报》是教育部主管的、专为全国教师量身定制的一份周报,是集专业性、新闻性、服务性为一体的国家主流教育媒体,关注教师生存状态,与中国教师共成长,努力“为教师说话,让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
2024-07-15 11:23
关注

本报讯(记者 黄浩)数字时代,科学课程与教学亟须变革。数字技术将如何引领科学课程与教学发展?科学课程与教学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与机遇?日前,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非科学教育论坛上,来自中国、南非、卢旺达、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等国家的国际或区域性组织代表、专家学者围绕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科学编辑室原主任、资深编辑黄海旺以“中国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发展演变”为题,从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科学教育发展三个方面介绍分享中国经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科学编辑室原主任、资深编辑黄海旺

黄海旺表示,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初,中国的科学教育处于模仿和探索阶段。自21世纪初,我国的科学教育开始注重本国国情与科学教育的发展,在科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教材的开发、科学教育的目标等方面,开始试点实践、积累经验、探索新方法、深化取得的成就。当前,我国的科学教育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强调优化课程内容、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构建教学评一致的教育评价体系。

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心理学与课程研究系主任Albert Tarmo作题为“ICT 在科学教育课程与教学中的整合:举措与成功案例”的报告,他以信息技术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案例,为数字时代下科学课程与教学的变革提供经验与发展方向。

“当前的科学教育要用数字技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并在课程和教学中落实。”Albert Tarmo表示。

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心理学与课程研究系主任Albert Tarmo

据了解,坦桑尼亚科学教育正在从西方殖民国家科学教育体系转向本土化的科学教育,将科学教育与本土知识和社会环境结合起来。目前坦桑尼亚在数字技术应用于科学教育采取的举措有包括出台ICT基础教育政策、构建数字学校项目、建立国家教育服务网站等。

坦桑尼亚教育学院科学教育课程开发资深专家Jonathan Paskali以“ICT在科学教育课程与教学中的整合:挑战与机遇”为题,探讨信息技术如何应用在科学教育课程和教学变革中,促进科学教育课程的开发和科学教学。

坦桑尼亚教育学院科学教育课程开发资深专家Jonathan Paskali

Jonathan Paskali表示,即使目前面临着基础设施不足、带宽成本高、教师数字素养有待提升等困境,坦桑尼亚政府仍在数字技术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如建立智能教室、基巴哈教育中心、多媒体工作室、线上图书馆,以及开展教师ICT培训等。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