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浩)数字技术正在深刻重塑着世界,并对科学教育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日前,“第二届中非科学教育论坛”在坦桑尼亚成功举行,会议由浙江师范大学与达累斯萨拉姆大学、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研究院联合主办。中非专家聚焦“数字时代下中非科学教育的机遇与挑战”进行研讨,旨在剖析现状、共谋策略,将潜在挑战转化为合作契机,共同促进科学教育领域的繁荣与发展。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黄晓深入讨论了数字时代对科技教育带来的双重影响。她表示,科学教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如今的科学教育集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于一体,带来资源公平化、教育多元化、开放化与个性化四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理念、内容、方式、环境、评价及师资等多维挑战。
“各国需秉持开放创新的精神,有效利用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以推动科学教育的持续进步与革新。”黄晓说。
坦桑尼亚多多马大学教授伦纳德·麦伦(Leonard Mline)分享了该国数字教育现状与趋势,并提出改进建议。他认为,坦桑尼亚的高等教育机构尤其欠缺将本土数字解决方案应用于提升教育公平性、质量、成本效益和教学效率的实践,他建议及时行动可弥补过往不足,需深入反思并采取措施,以增强数字技术在教育中的中的推广与应用。
环境毒理学与化学学会世界理事会主席、南非大学环境科学系杰出教授比阿特丽斯·奥佩奥卢(Beatrice Opeolu)强调科学教育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作用,尤其从非洲视角分析了科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非洲正面对基础设施滞后、数字素养匮乏、语言隔阂及经济局限的多重考验;但同时,互联网与移动技术的崛起也为非洲带来前所未有的教育机遇,包括丰富多元的学习资源、跨国合作项目与创新教育技术的应用。”比阿特丽斯·奥佩奥卢说。
在应对策略上,奥佩奥卢主张多管齐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推动技术的广泛普及,强化教师数字技能的培训,深耕本土化内容的开发,并深化国际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绘就非洲教育的未来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