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潮轻拂水乡岸,革命星火映心田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是经中央编办批复成立、国家发展改革委直属的事业单位,宣传报道国家发展改革重大工作部署,发布经济发展动向、经济改革方面的信息
2024-07-20 19:00
关注

在鹤山市新星村,这片充满革命气息的土地上,红色文化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近年来,古劳镇新星村以“党建融合水乡文化”的思路,以党建引领为支点,充分发掘本地红色资源,将党员学习教育、美丽乡村建设和文旅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一体推进。

为深入调查研究新星村红色基因和红色故事,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美美与共队前往新星村开展大学生暑期“百千万工程”活动。团队成员在村支书、村长等干部带领下重走革命路线,溯源红色基因,并基于红色血脉与绿色水乡的两大特色为新星村的发展提出建设指引,对于新星村的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古劳镇新星村村貌航拍图

缅怀先烈之魂,感悟革命之光

在村委会干部的带领下,团队来到邓少珍烈士墓前,学习烈士事迹,追悼革命先烈。

邓少珍,1920年诞生于鹤山市古劳镇维墩一个清贫的工人之家。1944年,她以非凡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念,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被委以重任,担任高明县大简村交通站站长。在任期间,她以卓越的才能和不懈的努力,圆满完成了递送紧急文件、侦察敌方动态等一系列艰巨任务,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力与牺牲精神。1945年5月,国民党高明县大幕自卫队突然对大简村交通站发动了偷袭。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邓少珍一边有条不紊地组织伤病员安全撤退,另一边迅速而谨慎地处理着站内的重要文件,确保机密不泄。即便在交通站被孤立无援的绝境中,她依然坚守岗位,直至不幸被捕。在敌人的严刑逼供之下,邓少珍展现出了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她宁可选择壮烈牺牲,也绝不向敌人低头,年仅25岁的生命就这样永远定格在了为革命事业奋斗的光辉时刻。

我们领悟到,烈士的生平是对不懈追求进步、献身革命理想的深刻诠释,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为人民服务。作为新青年,我们应学习烈士们为人民服务,为革命奋斗的精神,充分发挥团队多学科人才结合的优势,深入基层,真真正正为人民做实事。

团队成员认真学习邓少珍事迹

邓少珍烈士墓碑

探寻红色展馆,感悟党群情深

跟随革命的脚步,团队来到古劳围墩革命历史陈列馆参观学习。

1947年初,杨德元同志作为中共鹤山县委特派员来到新星村。他以新社小学教员的身份为掩护,白天教书育人,夜晚则化身革命的引路人。在职期间,他携手地方党组织,智取情报,策划行动,同时广开才路,吸纳青年入党,培育情报骨干,为革命注入新活力,邓少珍烈士就是杨德元同志的其中一名学生。杨德元同志将新星村构筑成革命坚固防线,全力助推鹤山解放。70年代,在杨德元同志的努力下,新星小学重建,并建起新星粮油加工厂等集体企业。

“杨德元同志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位杰出的革命领导者。”书记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杨德元同志的敬佩与怀念。

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正是党和人民之间这种相互扶持、共同奋斗的党群关系,构筑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长城。

新星村党总支书记讲解红色历史

随后,我们前往洛社村水乡文化主题公园参观,文化广场内布置了党建宣传元素,将基层党建与村民生活紧密联系,把主题公园打造成集思想教育、休闲健身、文化传承、党建展示、乡村振兴、家风传承于一体的公园。充分体现新星村对于“党建+水乡”乡村建设的重视。

团队成员认真收听书记红色历史的讲解

洛社村水乡文化公园

传承红色基因,贡献青春力量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和专业人才,我们明白,应当利用自身所学,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为此,团队将通过两种方式弘扬新星村的红色血脉:一是制作宣传视频,运用新媒体平台,深入挖掘和展现其背后的红色文化底蕴,在村委和团队公众号中宣传,让更多人了解新星村的历史与红色文化,共同推动和美乡村的发展建设;二是发挥城乡规划、园林等专业专业特长,设计新星村红色血脉旅游路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示范节点及水乡特色,为红色文旅发展方向提供策略指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展望未来,团队成员们满怀信心与期待继续在乡村振兴这条道路上砥砺前行,充分运用实地踏勘、专业所长等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智慧。(作者:徐铭潞、杨芷晴、袁楚枫、余悦熙、何宇轩、黄艺)

新星村干部与团队成员合影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