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双向成长课!河南师大学子带领乡村儿童遨游科学海洋
河南高教
传递河南高校声音,讲好河南高教故事!《河南教育》(高教)杂志官方账号。
2024-07-21 20:32
关注

“为什么圆锥不受重力影响向下方滚动,反而向上滚动呢?”“这幅图中所画的就是我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扶沟县吉鸿昌小学和中学的青少年们将移动科技展台团团围住,现场气氛热烈,好奇探索的声音此起彼伏。原来是河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的师范生们,正在为孩子们送上一堂生动的科学课。

自7月10日以来,该校物理学院的师范生们充分利用自身所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科普实践。他们精心设计活动,带着“移动”的科技馆走进扶沟县多所乡村中小学,为近400名青少年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流动成长课”。课堂共分为科学展示、亲身体验、动手操作、总结提升四个部分,师范生们将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与第二课堂的实践教育相结合,带领青少年进一步感知科学的真谛。

活动现场,师范生们根据科普器材的特点,在教室里布置多主题展台,为当地中小学生呈现了一次特别的科学之旅。在“移动科技馆”的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亲身体验,深入感受科学的奥妙与魅力。

“人的眼睛之所以能看到各种东西,是因为物体受到光的照射后,能将光向四面八方反射出来,眼睛通过其特有的功能显示成像……”随着活动的开始,孩子们一哄而上围在展台前,认真聆听师范生的讲解、演示,时不时举起小手报名参与实验。看到孩子们热情满满,师范生们也备受鼓舞、干劲十足。随后,当地中小学生分组合作投入实践,通过制作简易版VR眼镜,体会物理科学无尽的探索乐趣。

总结课上,师范生们带着两个纸飞机,用8段故事形象串起了“折纸飞机的男孩”——伟大科学家钱学森爱国奉献的一生。“每一位科学家都值得我们致敬,我要向他们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在场孩子们一句句稚嫩而坚定的话语也让师范生们更加深刻体悟到投身于教育实践的意义。

同心双向共成长。“移动科技馆”的“流动成长课”不仅为乡村青少年送去了科学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同时,师范生们也于科普实践中锻炼了科学教育能力,加深了对科学教育的理解和热爱。

在一堂堂“流动成长课”中,大朋友与小朋友大手拉小手共同成长着。在未来的科学教育之路上,河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的师范生们将继续携手学生们一同探索、一同成长,将更多的科学知识、科学热情带给乡村的孩子们,为营造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教育风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编辑:李玉琪;审核:时高玺)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