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峥嵘岁月,访广德红色印记
等风起追风者
记录走过的每一段风景
2024-07-31 10:26
关注

7月17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温柔地拂过窗棂,我们团队的成员便悄然醒来。窗外,夏日的热烈已悄然铺陈,绿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乎在诉说着对英雄的无限敬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木香,与即将启程的庄重心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我们团队将去踏访英烈山纪念馆和月克冲纪念馆,心中那份期待与敬仰如同夏日里的一股清泉,在胸中缓缓流淌,驱散了清晨的最后一丝困倦。

团队于英烈山纪念馆的拍照

登临英烈山顶,缅怀先烈英魂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六三空难事件”专题展,了解先烈们的英雄事迹,缅怀先烈。参观完英烈山纪念馆,团队成员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那些英勇事迹的尊重,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革命先烈无限敬仰之情的深刻表达。英烈山竹海绵绵,青山翠绿,在静谧安然的青山竹海间埋藏着四十名英烈。它本是一座无名的山,2006年6月3日,一架预警机在执行飞行试验任务中失事,机上四十名国防科技精英在此血洒长空,魂断蓝天,长眠于此。为了纪念这些以身殉国的英烈们,把这座山命名为“英烈山”。参观完纪念馆,我们一起组织爬上了英烈山山顶,山顶上有许多支队伍,我们彼此之间无需多言,那份对英雄的共同敬仰与对历史的深刻认识,已让我们心照不宣,紧密相连。

团队成员认真地了解先烈们的英雄事迹

循迹月克冲,重温军工史

月克冲纪念馆位于柏垫镇月克冲村,村子有着悠久的历史,村内保留了许多“小三线”生产厂房遗址,来此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探访军工遗址,感悟先辈们当年艰辛创业的精神。进入月克冲纪念馆,参观各类“小三线”生产生活实物、历史文献和图片资料,观看影像资料,了解“小三线”建设时期的事迹,学习先辈们不畏艰难、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重温三线记忆。我们作为后辈人,有责任将三线人不畏艰难、自强自立、不依附于人、不怕鬼、不信邪的革命精神赓续。你听!“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困难哪安家。”响亮的歌声山峦回合,至今还令人陶醉使人着迷。这正是那代人对祖国的承诺、对时代的回答!同时也提醒我辈后人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团队与当地村民的谈话

寻常人家不寻常,薪火相传耀光芒

团队成员参观完月克冲纪念馆,决定采访一下附近的村民,更多地了解月克冲纪念馆的历史背景以及纪念馆为当地带来的发展。通过简单地交谈我们了解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祖国的召唤和建设的需要,一声令下,父辈们立下鸿鹄志、力克万重难,探索强国路、献身于三线。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悄然汇聚在这偏僻的崇山峻岭间,成为国营九四〇厂的奠基者、开拓者和建设者,默默地为国防科技工业奉献出激情和热血。几十年的风雨历程,几十年的辛勤付出,绘画出了这里青山的翠绿、涧水的清澈。村民们还说,月克冲纪念馆的建立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团队于月克冲纪念馆的拍照

结束了一天的行程,我们的内心只有一个信念:“让我们从他们普通的言行中,感受生命的永恒;让我们从他们平凡的生活中,感悟人生的价值;让我们从他们感人的事迹中,领略英烈的风采;让我们从他们伟大的精神中,凝聚报国的力量!”

团队于英烈山的拍照

我们也深刻感受到,柏垫镇始终坚持加强党的建设不动摇,坚持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不动摇,坚持加强“山水田园,美丽柏垫”的建设不动摇,从农业产业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社会发展等方面协同推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程思尧 宣澍 李曦阳)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