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核心 宜昌老街如何焕新?
湖北日报三峡新闻
宜荆荆恩最具影响力媒体,湖北日报三峡分社官方账号,立足鄂西、放眼全球。
2024-08-01 22:19
关注

夏日傍晚,宜昌解放路步行街。

人声鼎沸,烟火升腾。

街头大屏,巴黎奥运赛事正酣;

运动街区,投篮、动感单车吸引众人挥汗;

宵夜一条街,烧烤、火锅、卤菜生意火爆。

这里,位于宜昌古城核心——西陵区学院街道。

历经千年岁月洗礼,老街如何蜕变焕新?

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学院街道,探访其传承与创新的治理路径。

老街区焕新:90后老板与他的4家门店

7月27日晚,解放路二筒火锅店。

大厅内座无虚席,户外还有不少人拿号排队。

90后老板黄俊穿梭于店内店外,张罗招呼。

“新店本月刚开业,但大家认可度还是很高!”一身白T、运动裤加板鞋的装扮,黄俊虽忙碌却松弛感十足。

在解放路步行街,黄俊已经开了四家餐饮店。

小黄鱼、不二家卤菜、小板凳砂锅,每家都是拥有不少粉丝的网红店。

二筒火锅刚一开张,就显示出不俗吸引力。

“今年解放路步行街完成改造升级,我才有信心又开一家新店。原来的那个宜昌第一街好像又回来了。”作为土生土长的宜昌人,黄俊对解放路曾经的辉煌记忆犹新。

解放路最初叫通惠路。“通惠”二字,出自《左传》“通商惠工”之典。仅从名字,其浓厚的商业氛围便可见一斑。

解放前,宜昌第一高楼“峡州饭店”、“丹凤”银楼、“天昌”茶叶号、“留光”、“精华”、“千秋”照相馆等现代场馆均设在这条街上。

新中国成立以来,解放路也长期是宜昌城最繁华的所在,最高楼房在此,最大商店在此,最红火餐饮在此,最早的公交车也由此开出。

“可以说,到了解放路,才算进了城。”今年75岁的老宜昌人孙进文说。

近二十年来,随着宜昌城市骨架不断拉大,多个商圈陆续崛起,解放路逐渐失去一街独大地位。

去年下半年,解放路步行街改造启动。

“此次改造,力求留住乡愁、留住记忆,并建设‘高频生活消费+趣味邻里社交’夜市人气街区。”学院街道解放路社区党委书记范凯介绍。

今年3月22日,解放路步行街通集市开街。200多家商户云集,吃喝玩乐购全链条业态,各类网红打卡IP,唤起众多老宜昌人的回忆,并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7月27日,“我在宜昌西陵看奥运”系列主题活动在解放路启动。观赛纳凉、运动展示、餐饮消费、电竞赛事、亲子互动等融入街区,再次拉动文商旅体消费升级。

“看奥运,来解放路!欢迎大家来这,边吃边喝边看奥运!”街灯璀璨,人流如织,黄俊站在自家店铺门口,拍起小视频。

百年老街,焕新归来。

老字号焕新:传承与创新的辩证法

老街区、老字号,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

伴随街区焕新,一些老字号门店也在传承与创新中摸索前行。

在学院街道致祥路上,抻条面馆,是一家开了30多年的老店。

这家面馆,一直位于京剧团小区居民楼下。位置隐蔽,也未精装,但长期以来,生意火爆。

今年年初,抻条面馆第一次转移阵地,将店面搬到小区对面临街处。

“炸酱抻条面,宜昌非遗美食,始于一九九二。”

门口的招牌,采用古朴木质牌,显得时代感十足。

走进店内,“旧时光”扑面而来:老电视、老门窗、五屉柜……恍如回到上世纪80年代。

“店内陈设,几乎和我奶奶的房间一样。这些老物件,也都是从奶奶房里搬来的。”抻条面第三代传承人雷敏祎介绍。

雷敏祎的奶奶陈丽蓉,今年93岁高龄,她也是抻条面馆的创始人。

“一家三代,一路传承,讲究的就是这个老味道。”雷敏祎介绍,今年借着解放路升级改造的东风,店面更新,但做法不改,生意比过去更好。

距离抻条面馆20米处,是另一家宜昌老字号:王氏凉虾。

下午6点,太阳依然炙热。凉虾排队者已超过20人。

“到了晚上凉快点,人会更多。”今年38岁的老板李建平介绍。

凉虾,是宜昌夏日消暑的独特冷饮。

这款甜品虽然地域性极强,但李建平一直坚持不断博采众长。

这些年,他先后到重庆、四川、湖南等多地学习,不断尝试在凉虾、凉粉里注入新内涵。今年,店里新开发的米酒味凉虾,一经推出,便吸粉无数。

今年五一,王氏凉虾第一次走出宜昌,将分店开到了万州。“目前,万州分店每天也能卖1000多杯,生意还不错。”李建平说。

一手传承、一手创新,这些老字号在80后的操盘下,升腾出不一样的活力与气质。

治理焕新:从“你和我”到“我们”

老街区、老字号焕新,治理和服务能否跟上,是一项重大考验。

学院街道,拥有宜昌核心商圈之一的CBD片区,还有解放路步行街、铁路坝小吃街、西陵一路金融街、珍珠路数码街等多条特色街区,商业业态丰富。

不同品类共处,不同思想观念碰撞,如何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共同缔造和谐街区?

红色合伙人,是学院街道的一项创新实践。

“我们社区商户集中,过去商户单打独斗,力量分散,还容易滋生矛盾。所以,我们就想出‘红色合伙人’这个点子。”学院街道气象台社区党委书记周蓉丹说。

“红色合伙人”,顾名思义,抱团、合伙,做强做大。

“每个联盟商家核算成本后,拿出最低折扣,我们统一制卡,联手营销。”周荣丹介绍,“红色合伙人”成立之初,便开展了“邻礼”助力异业联盟宣传推广。商圈数十商户共聚一堂,协商联袂推广。

不仅如此,社区还组织红色合伙人商家进行资源整合,开展志愿者积分兑换。

“志愿者参与活动获得相应积分,按照积分制度体系将积分兑换成物品或服务,以此吸引更多的横向资源参与街区治理,形成强大共治合力。”周蓉丹说。

在CBD小吃街,今年则创新成立了商户自治委员会(以下简称商委会)。

“过去,夜市摊贩的诉求多而杂,成立商委会后,小到夜市经营时间,餐车尺寸,垃圾桶摆放位置,大到夜市后期发展方向,活动策划等,都可以通过商委会商议后找到思路。”商委会主任、CBD小吃街铁板虾滑老板俞晓刚介绍。

今年端午假期,商委会策划端午营销活动。一场吸引百户商户参与的打卡游园,提升了夜市客流量。

最近,商委会又在谋划街区亮化和LED显示屏商户集中宣传推广活动。

“亮化升级项目预计8月底完成。到时候,CBD小吃街将更有看点、逛点。”俞晓刚说。

西陵区学院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主任高小卒表示,街道将以文商旅融合为引领,挖掘街巷文化、整合多方资源,实现致祥路、鼓楼街、新民街、墨池巷等宜昌古城记忆回归,把学院街道片区打造成活力潮流聚集地、夜间经济目的地和历史文化体验地。(高伊洛、朱晓)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