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AAS公布2025年5个获奖新品种 美国温室基质使用调查显示成品基质占比大幅上升 | 每周国际花讯
中国花卉园艺
《中国花卉园艺》杂志由中国花卉协会主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主管。一本2001年创刊的权威花卉行业、花卉生活杂志。
2024-08-04 10:00
关注

作者 | 依杨

来源 | AAS官网

Greenhousemag

美国新品种评选组织AAS宣布

2025年首批5个新品种

近日,美国园艺植物新品种评选组织AAS公布了2025年度首批获奖的5个植物新品种,包括杂种石竹、百日草品种各1个,以及旱金莲品种3个。AAS获奖植物品种由北美各地的专业、独立、志愿评委评出。方法是将新品种与同类最佳品种一起实地栽培对比。这5个AAS获奖品种是:

杂种石竹(Dianthus Interspecific

品种:Capitán™系列‘Magnifica’

类别:全美优胜品种 无性繁殖

这一品种由喜乐达公司(Selecta One)培育。它的花朵有一圈浅粉红色的边缘。评委们评价它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能持续开花,而且花后修剪即可带来大量的复花,越剪花会越多。这个新的种间杂种比传统的石竹品种更具耐热性,其茎足够长,除了作盆花,也可以用作切花。

旱金莲( Nasturtium

品种名:‘Baby Gold’‘Baby Red’

‘Baby Yellow’

类别:地区优胜品种,适合美国中、东北、西南部,种繁

这3个品种均由泷井欧洲公司(Takii EU)培育并由美国Takii公司经销,是已推出的“宝宝”系列的新花色。“宝宝”系列以娇小的花朵而闻名。它们都有着健康、深色的叶子,非常适合容器和小空间花园。叶子和花都可食用。评委们认为它们均匀紧凑,花朵色彩强烈,与深绿色的叶子形成了美丽的对比。这个系列单朵花花期很长,且在整个季节都会保持直立。

百日草(Zinnia

品种:Zydeco™ 系列‘Fire’

类别:全美优胜品种 种繁

这个百日草品种的名字,灵感来自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西南部欢快的音乐。它由先正达花卉(Syngenta Flowers)培育,有着明亮、重瓣的花朵,明显比同类大得多。整个夏天,橘红色花朵在坚固的茎秆上摇曳,直到第一场霜冻的来临。评委们都无法抗拒它的长花期、开花量以及抗病性。

北美种植者使用成品基质

明显超过自混基质,且普遍应用上盆机

在天然栽培基质越来越难获取的今天,北美的种植者是如何做、如何看的呢?美国《温室管理》杂志在今年5月对北美177名温室种植者进行了调查。被调查者拥有或经营商业温室用于观赏植物或蔬菜种植。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农业中心副教授杰布·菲尔兹(Jeb Fields)说:“毫无疑问,泥炭是最好的生长介质,但能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泥炭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北美。”他解释说,美国北方的泥炭产地雨季延长,大麻种植和温室农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北美地区政府和协会对泥炭开采的严格控制,都导致了泥炭供应紧张。不过,他认为尽管这种状况给种植者增加了压力,但也推动了种植行为的改变,从长远来看,可能是有益的。

相比去年,2024年有更多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从基质制造商处购买标准的商业预混合基质,用自制的混合基质和制造商的混合基质组合。与此同时,在制造商处购买客户定制混合基质或自行混合基质的比例有所下降。有被调查者表示:“我们会购买更优质产品,因为这些产品更容易买到。

菲尔兹也说,他了解到,一些种植户自有的混合基质生产线今年根本没有使用过。因为他们能买到现成的混合基质,就不用开动自己的生产线了。但数据显示,仍有一些种植户自己做混合基质,有些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混合质量,还有一些是因为他们种植的植物产品需要多种基质混合。不过追求低成本的人不会这样做。在购买制造商预混合基质产品的问题上,虽然基质的一致性和质量很重要,但便利性和成本也位列三大原因之中。

在混合基质配料表中,泥炭仍然占据最重要的地位。但与2023年相比,堆肥、椰糠、树皮和木炭的比例激增。菲尔兹说:“就物理性质而言,椰糠可能是最接近泥炭的天然物质。在泥炭无法满足需求的基础上,供应商们不断寻找新的物质做为补充。一些大公司正在使用椰糠代替,并推动其应用。他们还在研究木炭、树皮,然后把这些物质混合在一起卖出去。”

基质成分的变化可能会改变灌溉方式。2024年,有57%受访者表示,保水性是他们关注的混合基质最重要品质。菲尔兹说:“如果你要改变基质,一切都需要随之改变。如果你不做任何改变,你有可能要使用更多的水资源。它们是相互联系的。”

在这份报告中,还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生产商采用上盆机械。2024年,近四分之三的受访者使用上盆机。在那些没有使用的公司中,有一半的人表示他们将在未来两年内购买。现在的美国,劳动力是个大问题,而上盆是一项高强度工作,且相对容易机械化,因此使用机械的人会越来越多。菲尔兹说:“在未来的5~10年里,通过更好的基质管理和实践,我们在生产效率和产量方面还会有更多的变化。”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