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赣鄱大地,热情如火。深圳技术大学工程物理学院30名师生组成的“红色瓷韵”实践团,满怀激情地来到了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南昌、景德镇等地,他们通过实地参观、人物采访等形式,深入体验和学习,传承红色基因,感悟文化底蕴,体验生态文明,感悟赣深跨越时空的联系。
追寻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
在赣鄱大地上,深圳技术大学工程物理学院“红色瓷韵”实践团追寻着历史的足迹,深刻体验了这片土地上沉淀的红色基因。实践团首站前往的是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通过一幅幅照片、一帧帧实景画面,师生们近距离感受了八一南昌起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在南昌舰主题公园,实践团登上了这艘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导弹驱逐舰,新一代的南昌舰,延续了光荣传统,今年1月份中宣部授予海军南昌舰党委“时代楷模”称号。师生们通过近距离了解、观摩舰内设施、武器装备,指挥舱室、舰史知识等,深切体会到了我国海军发展和国防建设的来之不易;
在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师生们深入了解了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的斗争事迹以及新四军艰苦奋斗、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在新四军瑶里改编旧址、在陈毅旧居,实践团又进一步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有了更深的认识,感受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定信念和革命情怀;
在方志敏烈士陵园,师生们缅怀了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先烈,他所著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他对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鼓舞着在场的每一位师生,激励着当代青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进。
感悟文化底蕴,领略瓷都风采
赣鄱大地,不仅承载着革命的红色记忆,也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瑰宝。深圳技术大学“红色瓷韵”实践团在这片土地上,深入挖掘和体验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实践团来到坐落于赣江之滨的滕王阁,高耸的阁楼,飞檐翘脊,丹柱碧瓦,每一砖每一瓦都诉说着洪都新府的物华天宝与人杰地灵。在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师生们通过斑斓多彩的馆藏文物,探寻了刘贺由王而帝,由帝而民,由民而侯的跌宕起伏人生,在博物馆的吉光片羽中触摸刘贺的前世今生,沉浸式走近那段波澜壮阔的汉代历史,感受繁荣灿烂的汉文明。
为了更深入探寻江西文化底蕴,实践团走进了景德镇,这座以瓷器闻名于世的城市。在陶溪川文创街区,师生们体验了制瓷工艺,从泥料的选择到成型、上釉、烧制,每一个步骤都体现了工匠们的智慧和技艺。在制瓷实践中,师生们不仅学习到了传统工艺,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在与工艺大师的访谈中,师生们聆听了陶瓷非遗传承人孙辉老师与邹展老师对陶瓷艺术的独到见解和深刻理解,体会到陶瓷艺术如何在守正与创新中不断延续和发扬光大。老师们对陶瓷非遗技艺的坚守与传承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这与深圳技术大学所倡导的“唯实求精”有着深刻共鸣。
共赏古镇新生,方见绿水青山
瑶里古镇,这座曾经因烧窑而导致生态环境受损的古镇,当实践团师生踏上这片热土,如今已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经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生态修复措施,瑶里古镇不仅恢复了往日的钟灵毓秀,更成为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典范。与此同时,古代景德镇制瓷业重要的原料产地——高岭村,也是“高岭土”的命名地,更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保护环境,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眼前的村落,河流之上,古桥飞架,高山流水,远山近屋,充盈着柔美而宁静的氛围。
沿着赣江两岸,师生们被这里的绿水青山所吸引,更是领略到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的魅力。这一路的生态文明景象,让师生们深刻认识到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在景德镇感受到的陶瓷文化,让我们看到了景德镇的陶瓷工艺师们精湛的技艺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这种工匠精神与深圳技术大学所倡导的“唯实求精”不谋而合。工程物理学院也将秉承学校精神,致力于培养更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人才,为社会贡献出优秀的人才资源。
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给工程物理学院师生带来难以忘怀的体验和感悟。从璀璨的汉文化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唐风雅韵,从八一起义到南昌舰,从瓷都非遗文化到小平小道……每一个脚印、每一幕场景都让实践团成员深切体会了江西这片红土地的红色基因和文化魅力。大家也将所学所感所悟内化于心,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贡献青春和智慧,书写一代人的壮丽篇章。
作者:陈嘉仪,许莉樊,聂晨,陈亿帆,陈思薇,唐屹弘,吴思忠,周浩浩,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