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及应对方法
国民健康科技宣教平台
国民健康科技宣教服务平台是面向医药卫生领域,以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需求”为导向、以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立足点的宣教、科普平台,汇聚健康中国的的科技力量,服务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2024-08-09 17:35
关注

在医疗手术中,全身麻醉是确保患者无痛、安全接受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随着麻醉药物的逐渐代谢和患者意识的恢复,患者在复苏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系列并发症。了解这些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应对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术后舒适度、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身麻醉后复苏:常见的并发症及应对办法

头晕与眩晕

原因:这可能是由于麻醉药物的残留效应或血压变化引起的

应对方法:患者应保持安静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突然起身。给予适量的水分和营养,帮助身体恢复。如症状持续不减,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

恶心与呕吐

原因:麻醉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以及手术中的应激反应、疼痛、体位变化等因素均可能诱发恶心和呕吐。

应对方法:术后有恶心呕吐的患者保持头部侧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进食缓慢口服液体,明显不适进食避免一次性摄入大量食物。如呕吐持续不止,应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疼痛

原因:手术部位及周围区域可能出现疼痛,这是麻醉药物作用消退后手术创伤部位的正常反应。

应对方法: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耐受性,遵医嘱采用合适的镇痛方法,如口服或注射镇痛药物,同时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剧烈活动引起疼痛加剧。

寒战

原因:部分患者在麻醉后复苏期可能出现寒战,这是由于体温调节机制的暂时紊乱所致。

应对方法:保持手术室和病房的适宜温度,为患者提供温暖的毯子和衣物,必要时可使用升温设备如热水袋等。如寒战伴随发热,需及时排除感染等其他原因。

认知障碍与情绪波动

原因:本身存在神经系统方面基础疾病部分患者以及高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可能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精神错乱、焦虑、人格的改变以及记忆受损

应对方法:给予患者足够的休息时间,让大脑恢复正常功能。避免在麻醉后立即进行复杂的认知任务。鼓励患者与家人和朋友沟通,分享感受。如认知障碍持续存在,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进一步的神经心理评估和治疗

喉咙不适

原因:对于接受全身麻醉并使用气管插管的患者,由于气管插管对喉咙的物理刺激,患者可能会感到喉咙痛或声音嘶哑。

应对方法: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咽喉喷雾来缓解不适

二、预防与减轻全身麻醉并发症的措施

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及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以便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

预防性用药:对于已知容易发生恶心、呕吐患者,术前可预防性使用抗呕吐药物,如昂丹司琼、氟哌利多等。

术中管理

精准麻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和剂量,确保麻醉效果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麻醉深度和药物用量,避免麻醉过深或过浅导致的并发症

术后护理

持续监测:术后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评估患者的呼吸状态,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头部和颈部的适当位置,避免气道受压或阻塞。

疼痛管理: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如口服或注射镇痛药物、神经阻滞等,有效控制术后疼痛,减少因疼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等并发症

保暖措施:麻醉后患者体温调节功能减弱,易出现低体温现象。应采取措施保持患者体温正常,如使用保暖毯、调整病房温度等。

早期活动与康复:鼓励患者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早期活动和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营养支持:术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调整饮食,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促进身体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止吐药物干预对于出现恶心、呕吐患者,可及时给予抗呕吐药物进行治疗,如地塞米松、昂丹司琼等。

总之,全身麻醉后的复苏阶段虽然可能伴随着一些并发症,但通过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措施,绝大多数并发症可以得到控制和缓解。患者在术后应密切关注自身状态,并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以确保安全顺利的康复过程。

本文作者: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殷爽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