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打针的他竟成献血英雄?咋回事?
深圳发布
奇迹之城,未来之城。最权威、最迅捷、最真切,你我的城市,尽在深圳发布。
2024-08-13 04:57
关注

在深圳这座快节奏的城市中

每个人都在为梦想奔波

但宝安有一位普通的工人

却用他的“热血日常”

活出了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从最初害怕打针

到后来成为百次献血英雄

不断用自己的“热血”温暖这座城市

他就是何湘平

“2023年深市宝安区百次献血英雄”

称号获得者

图片

初次献血:

紧张又勇敢,只为能帮助别人

2008年,何湘平来到深圳。虽然之前对献血有所耳闻,但因工作忙碌,一直没有尝试,直到2012年3月18日的一场偶遇,意外开启了他的热血之旅。

那天,他和朋友在华强北逛街时偶然看到了路边的一辆献血车,看着工作人员正真诚、耐心的向行人宣传无偿献血时,何湘平心中某个角落被触动了。这一刻,他决定要迈出这勇敢的一步。

“我第一次献血时,确实有些紧张,毕竟没献过血嘛。”何湘平回忆起第一次献血的情景,笑得有些腼腆。“一开始看到护士手里的针头,心里真有点儿发怵。但一想到献血能挽救生命,这点小痛算什么,于是鼓起勇气伸出了手臂。”他说,当时紧张得心里怦怦直跳,不过当针头扎进去的那一刻,才发现献血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痛,那么可怕。

何湘平说:“就想着当作一次挑战吧,考验自己能否克服那种紧张感。”献血过程中,他一直尝试转移注意力,尽量让自己放松。当护士告诉他献血成功时,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和满足。那时候的他,还不知道献血会成为自己未来生活的一部分,只是单纯地想为社会做点事情。

献血之路:

小困难大坚持,只为那一份责任

“我左手血管细,护士有时候得找好一会儿。不过没关系,我配合着,只要能成功就行。”何湘平说得轻松平常,但这份单纯的善意、执着的坚持却让人深深地动容。

说到献血次数时,何湘平自豪地说,以前工作时间比较机动、宽裕,所以只要过了献血间隔,他就会去献血。单采血小板的献血间隔是两周,一年捐献不超过24次,那几年呀,他都保持每年捐献血小板24次的满勤记录。

“现在工作忙碌了许多,有时候凌晨才下班,休息不够,也就影响了献血,没办法像过去那样到期就献血。但只要有时间、身体状况允许,我会一直坚定地支持并参与献血这件事。”他笃定地说。

当被问起为何工作如此繁忙却依然坚定地参与献血,何湘平告诉记者,他是一个普通人,过着平凡的生活,但通过献血救人,让他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原来只要多付出一点点,人生也可以变得不平凡,所以即使工作再忙碌,他也没想过放弃。相反,只要宝安区中心血站告知急需血液,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尽可能地前往献血。

献血之外:

热爱生活,用行动传递正能量

对于何湘平而言,献血不仅仅是一种帮助他人的方式,更是一种自我成长和收获的过程。

每一次献血,何湘平不仅收获了那份无私奉献所带来的内心满足,还让他更加珍视自己的健康与生活。“献血对我来说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它不仅让我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同时也提醒我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保证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帮助别人。”

他向记者透露,献血其实有严格的指标要求,如果休息不足或饮食不当,都会在献血前血液初筛时检验出来。

除了内心的获得感,何湘平还谈到,多年来参加献血,他最大的变化是性格变得更加开朗,也更加懂得珍惜生活。

“我以前性格比较腼腆,很少出门,但加入献血队伍后性格变得外向了,也慢慢开始喜欢上运动,眼界也随之开阔。”何湘平说,宝安区中心血站组织了献血队伍的微信群,群里时有组织马拉松、爬楼、爬山等等户外活动,深圳的高楼、高峰他基本都已成功登顶。“一开始我体能跟不上,通过参与团队的活动,体能慢慢地提升了,比如跑马拉松,起初我跑5公里、10公里都觉得很吃力,坚持跟着队友锻炼后,现在我已经可以参加半马或全马了。”

他的家人,也通过生活点滴默默支持着何湘平。“当我把荣誉证书带回家,家人虽然不会很主动的夸奖,但是从他们肯定的眼神中,我知道他们为我感到骄傲。献血前,家人们还会提醒我注意饮食和休息,献血后,家人也会默默为我加餐,适当增加营养。”

当被问及如何用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献血行为时,何湘平自信而简洁地回答:“我觉得自己很棒。”

何湘平还告诉记者,他参加了“急救小黄人”队伍,学习了关于献血和急救的知识,希望自己有能力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何湘平的故事

是深圳这座城市里无数普通人的缩影

他们用自己的热血温暖着这座城市

激励着更多的人加入献血的队伍中来

用自己的行动

书写着不凡的篇章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