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雅洁 青岛报道 通讯员 姜忠泰
7月至8月,青岛理工大学40余名大学生前往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左鸠戛乡和新房乡,开展了为期21天的支教活动。而这群充满爱心的大学生,他们来自青岛理工大学“种子支教团”,该支教团已连续十二年去往贵州偏远山区,为近5000名儿童播撒希望的种子,以青春之担当和青年之责任,照亮孩子们的“希望之路”。
2024年暑期,共青团中央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项目——青岛理工大学“种子支教团”再次踏上征程,40余名大学生前往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左鸠戛乡和新房乡,自7月12日开始开展为期21天的支教活动。
为全面了解当地教育现状和学生家庭状况,使支教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团队成员们对部分孩子的家庭进行了走访。“孩子平时在家喜欢做些什么?”“家庭里有哪些成员?他们的工作情况如何?”“在学习上,孩子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走访中,志愿者们细致入微地询问不仅捕捉到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也深刻感受到了每个家庭背后的故事与不易。当地陆翊洋同学的家长难掩内心的感激之情:“支教团的老师们真是太好了!他们不仅耐心地教孩子们学习新知识,还关心我们的家庭情况,为孩子们带来了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我们真的非常感谢他们。”这番话,不仅是对志愿者们辛勤付出的肯定,也更加坚定了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带去知识与希望、助力他们成长成才的决心。
团队结合孩子们的学龄特点,设计了涵盖科学、历史、地理的全新课程体系,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方面,团队引入了航空、3D打印、机器人、编程等前沿知识课程,极大地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要好好学习,像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一样,考上理想的大学!”新房乡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张迅绮说。除了传授知识,“种子支教团”还注重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开展趣味运动会、室外爱国教育、文艺汇演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左鸠戛乡中心小学的肖老师说:“来自青岛理工大学的志愿者们,为大山里的孩子们带来了新的教育视角和教学理念,激发了他们潜藏的无限潜能,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希望,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更多的期待与信心。”
据了解,该支教团已连续十二年去往贵州偏远山区,为近5000名儿童播撒希望的种子。未来,青岛理工大学“种子支教团”将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继续铸就青春的梦想,展示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和责任,让更多希望的种子在祖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