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民勤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甘正业家中,甘正业独坐窗前,在一张红色宣纸上,不停更换着剪刀,不一会儿栩栩如生的和平鸽就浮现在眼前。他沉醉在一刀一剪中,“讲述”着40多年来民勤的发展变迁。
甘正业独坐窗前剪纸 潘家怡(实习生)摄
甘正业是民勤县大滩镇红墙村人,今年63岁的他已从事剪纸事业43年。回首过去几十年的坚守,“热爱”一词贯穿始终。
最初开始剪纸,甘正业看着别人剪那种以动物、花草等为主题的剪纸贴在窗户上特别好看,就学着剪,剪着剪着就越来越感兴趣了。他告诉记者,“我自小喜爱绘画,在对绘画技术的摸索和学习过程中,逐渐对剪纸产生了兴趣。”
随着技艺的熟练,他萌发出用剪纸记录群众生活、见证民勤发展变化的想法,于是开始创新,花费更多的空余时间钻研剪纸艺术。
甘正业钻研剪纸艺术 潘家怡(实习生)摄
在走访中,甘正业感受最深的是家乡今昔的变化。红崖山水库碧波荡漾、青土湖水鸟啾啾,老虎口梭梭成林、种植梭梭树的治沙人勤勤恳恳、蜜瓜交易市场人声鼎沸……一幅幅剪纸作品,在甘正业的“打磨”下,这座小城的过去和现在于方寸剪纸间缓缓展开。
“以前,民勤都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现在通过一代又一代治沙人的努力,民勤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便想通过剪纸这一民俗记录下我们家乡的变化。”甘正业说。
甘正业作品不只是单纯地剪出轮廓,还用心地把民勤独特的风景、建筑、特色元素剪进去。有时,往往前前后后他需要花费一个星期时间构图、修改、剪纸,才能形成最终成品。
甘正业作品——压草方格的治沙人 潘家怡(实习生)摄
甘正业43年的剪纸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当时经济条件相对困难的情况下,家人朋友都不太支持他钻研剪纸的行为。他告诉记者,“刚学剪纸的时候,画画、剪纸经常要买一些颜料和纸张,花费比较大,家里人都不理解。”
如今,历经43年,甘正业在剪纸领域取得的成绩让周围人的态度有了转变,这些成绩是他热爱、追求艺术的证明。
民勤县文化馆副馆长石荣告诉记者,“甘正业是我们民勤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他在多年的剪纸生涯中,很好的继承了民勤剪纸质朴、大方的风格,而且结合自己的剪纸特点,特别是宣传画和版画的艺术风格,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
今年年初,甘正业还被民勤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聘用为文化志愿者,开展民勤剪纸公益培训,钻研文创产品开发制作,继承和发扬民间剪纸艺术。
近日,甘正业的剪纸作品《民勤剪影》在第九届“幸福美好新民勤”书法美术摄影大赛展览中脱颖而出,红崖山水库、蔡旗桥、瑞安堡、东门大桥等都跃然纸上,甘正业与民勤剪纸相伴走过的43年见证了时代的进步,而他也用剪纸记录着社会的发展和家乡的变迁。“如果说时间是记录者,那么我愿意做一名书写者。”作为非遗传承人,对于民勤剪纸艺术的发展前景,他说,不仅要传承好,还要发扬光大。他希望用剪纸艺术记录民勤的变化,记录社会的变迁,让更多人通过艺术作品了解民勤的历史文化,宣扬家乡的美。
《瓜果飘香》《绿洲民勤》《沙海风云》……甘正业的剪纸作品,每一幅作品都取材于真实的生活场景、故事,纪实性很强,堪称“时代日记”。
记者:胡蓉 潘家怡(实习生
编辑:裴艳春
责任编辑:李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