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高热、肌痛,警惕鹦鹉热在作祟
泸州发布
2024-08-19 22:33
关注
在模仿人类语言方面,鹦鹉具有惊人天赋,成为爱鸟者的首选宠物,但它可能会与一种疾病扯上关系——鹦鹉热。近日,刘先生出现高热、肌痛、心慌、胸闷症状,在当地医院检查出肺部感染,遂来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综合内科住院治疗。
医院综合内科副主任鲜玉军了解刘先生的发病过程后,凭借多年的诊疗经验,判断他的肺炎可能另有蹊跷。
询问下,鲜玉军得知刘先生一直在饲养鹦鹉。结合查体及相关辅助检查,鲜玉军明确诊断刘先生的病情为鹦鹉热、心肌炎。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刘先生治愈出院。
鲜玉军介绍,鹦鹉热衣原体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鸟类体内,特别是鹦鹉、鸽子等。人类通常通过接触受感染鸟类的粪便、羽毛或通过空气吸入含有衣原体的颗粒而感染。鹦鹉热常见潜伏期为5至14天,但可能在接触病原体后2至45天内出现症状。临床表现以呼吸系统及流感样症状为主,以高热、畏寒、头痛及明显肌痛为常见症状,颈及背部肌痛明显,也可能出现关节痛。患者可并发心肌炎、心力衰竭、肺炎等疾病,严重者可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
“鹦鹉热人群普遍易感,与鸟类、禽类接触频率高的人,比如家禽饲养人员、宠物店工作人员感染风险较高。”鲜玉军说,预防鹦鹉热应尽量减少接触鸟类和禽类,避免有较为亲密的接触行为,接触过后清洗双手。鸟类和禽类生病或死亡,处理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清理鸟类或禽类分泌物接触物品时,应先用消毒液或水浸湿,防止扬尘。鸟类或禽类被感染后常见表现有食欲不振、眼睛红肿、呼吸困难、腹泻、粪便不成形等症状,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近期有鸟类或禽类接触史,出现发热、畏寒、头痛等症状后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接触情况。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