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行丨研而求真 学而致知 行而致远——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 “觉醒年代”研学行系列活动有力推进
“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
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自2023年创新实施“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面向首都26所高校,全面开展信仰行、红色行、古都行、文艺行、志愿行、园区行、书香行七大机制、25个项目、65项实践活动。
2024-08-22 07:15
关注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以下简称“早期馆”)作为“‘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红色行“觉醒年代”研学行项目的承办单位,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吸取2023年开展“觉醒年代”研学行活动的成功经验,认真谋划、精心设计2024年活动方案,举全馆之力组建高水平工作团队,与意向高校积极对接、密切合作,共同细化完善活动安排,组织19个研学团队参与到6个研学课题中,开展一系列特色研学行活动。

一、红色研究,硕果累累

(一)课题研究更加深入

“觉醒年代”研学行项目自去年开展以来,第一批设置《蒙藏学校旧址及其历史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通性研究》《<新青年>等期刊杂志研究》等16个研学课题,今年新设置《北大红楼与伟大建党精神研究》《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研究》《新时代红色文化内涵挖掘及传播研究》等6个研学课题,共有20余项研学课题在持续深入研究。高校研学团队及早期馆动员高校教师和馆内专业研究人员力量,各自配备一名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研究,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解答研究中的疑难问题。为做到课题研究立足史实,求真求精,早期馆文保部向研学团队开放观摩馆藏文物、借阅馆藏资料、书籍的权限,高校师生充分利用馆藏资料推进研究。

参照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早期馆对各高校申报的研学项目课题统一管理。每个高校研学团队配备一名馆内联系人,负责工作具体落地,实时追踪研究情况,并兼任项目管理,力求把握研学课题成果产出时间线,实现课题研究流程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助推红色文化研究开花结果、产出一批高质量的课题成果。

(二)学术成果内容丰富

依托“觉醒年代”研学行设置的系列研学课题,“守常研究院”专家与首都高校师生合作开展学术研究,共完成40余篇学术论文,早期馆联合《人民周刊》精选21篇成果论文,在“人民研学”“文史勾陈”专栏发表,其中包括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研学团队创作的《近代“经济”视角下的帝国主义理论传播与论争》、北京印刷学院研学团队创作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阅读史研究的问题、路径与史料》、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学团队创作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耦合机制》、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研学团队创作的《蒙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等。

同时,早期馆以“觉醒年代”研学行项目为抓手,产出众多学术专著,近期在“北大红楼保护利用与学术成果发布座谈会”上面向社会公开发布。

1.《首届北大红楼与伟大建党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2年)》

该书围绕“北大红楼与伟大建党精神”“北大红楼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研究”“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的孕育”“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关事件与历史人物研究”“革命纪念馆和文物”5个专题,精选文章80篇,共71万字。多个学科领域领军学者从历史内涵、实践意义和现实启迪上,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剖析了北大红楼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联系。

2.《新青年觉醒年代研学行专号》

该书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孕育为重点,聚焦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的主要人物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及其著述,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真理传播和孕育建党为专题,精选出54篇文章,基本反映了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是我们党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地,在建党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3.《在北大红楼听讲座(第一辑)(第二辑)》

《在北大红楼听讲座(第一辑)》围绕李大钊《青春》、陈独秀《敬告青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等名篇,精选陈平原、王炳林、何杰、韩永进、侯琨、孙郁、何建明、王学东、王巍等专家学者的讲稿编辑而成,共9篇文章,约13万字。致力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播红色文化,惠及更广大公众。

《在北大红楼听讲座(第二辑)》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等为主题,以侯且岸、薛庆超、王宪明、杨琥等知名专家学者的讲稿编辑而成,共10篇文章,约22万字。全书反映北大红楼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孕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深刻揭示北大红楼孕育和承载的伟大建党精神。

“觉醒年代”研学行学术研究成果

二、学术活动,“京”彩纷呈

(一)2024年北大红楼学术活动季

早期馆以专题学术讲座、特色社会教育活动为主线,以文物捐赠、成果发布为支撑,融思想传播、学术交流、科研创新为一体,组织开展“觉醒年代”研学行之“2024年北大红楼学术活动季”。学术活动季分为“新文化”“新青年”“新思想”“新时代”四大板块,涵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中共党史党建、革命文物与纪念馆发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点论题,云集各领域学术名家,呈现一场新时代北大红楼文化盛会。早期馆邀请众多名家作专题讲座,如原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作《新文化运动背景下的北大与故宫》讲座,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原常务副馆长黄乔生作《群体与个性:新文化八大家概说》讲座,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董友忱作《泰戈尔和我们的故事-从红楼到燕园》讲座等。活动启动至今,共开展7场专题讲座,“觉醒年代”研学团队师生代表200余人现场聆听。

原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作“2024年北大红楼学术活动季”首场讲座

早期馆联合中华书局,在“觉醒年代”研学团队师生代表见证下,举行《复兴文库》入藏仪式,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复兴文库》第一编主编欧阳哲生教授作专题学术讲座;联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马藏》入藏仪式,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培永发言,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马藏》编纂与研究中心主任顾海良作专题讲座。

《复兴文库》入藏仪式

《马藏》入藏仪式

(二)北大红楼大讲堂

早期馆遍邀名家,举办3期“北大红楼大讲堂”。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杨胜群,著名作家、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熊召正,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巡视员、研究员王新生先后赴红楼作专题讲座。研学团队线下参会,配合线上直播,吸引了4600余人参与学习。

(三)北大红楼保护利用与学术成果发布座谈会

7月1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早期馆隆重举办“北大红楼保护利用与学术成果发布座谈会”,公开发布“觉醒年代”研学行产出的重要学术研究成果和40余篇学术论文。会后,开展学术座谈会,“觉醒年代”研学团队师生代表30余人参与活动。

北大红楼保护利用与学术成果发布座谈会

三、实地研学,步履不停

早期馆组织策划“青年毛泽东的北京革命足迹”“真理传播之路”“求索之路”“新质青年说”联学联讲4次主题研学活动。

首场主题研学活动“青年毛泽东的北京革命足迹”中,早期馆杨家毅馆长作为研学导师,引领师生参观北大红楼主题展并进行生动详实的现场讲解。通过亲身感受聆听,观看一件件生动的文物、一张张鲜活的照片,师生们逐渐走近青年毛泽东,重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先驱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的实践探索之路。

首都师范大学研学团队学生赵嘉祺表示,“参加‘青年毛泽东的北京革命足迹’红色研学活动,我深感历史的厚重与青年的担当。从北大红楼到二院旧址,再到陶然亭慈悲庵,每一步都仿佛穿越了时空,与青年毛泽东等革命先烈的足迹重合。参观展览,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北京的革命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对中国革命进程的深远影响。青年毛泽东等革命先驱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让我深感敬佩。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学习,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研学团队师生在北大红楼参观学习(左)

研学团队师生在中法大学旧址参观学习(右)

早期馆与建党主题片区旧址单位联动,精心安排研学主题、设计研学线路。北京师范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200余名师生积极参加,由早期馆讲解员带领前往北大二院旧址、中法大学旧址、陶然亭慈悲庵、《新青年》编辑部旧址等地集体参观专题展览,重温“觉醒年代”,传承红色基因。

北京理工大学研学团队学生朱媛媛表示,“今天我有幸参加了主题为‘真理传播之路’的研学活动,这次经历令我深感震撼。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北大红楼和中法大学旧址。在展厅中,我看到了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先驱的手稿和旧物,这些珍贵的文物使我对他们的崇高信念和无私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这次参观,我不仅加深了对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认识,更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前辈们的艰辛与不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立志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研学团队师生在北大二院旧址参观学习

四、暑期实践,火热开展

早期馆精心组织“觉醒年代”研学行暑期研学活动,19所高校师生参与其中,设置《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共和国印记:红色口述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个方向。研学师生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围绕北京红色革命旧址或家乡革命文物历史、保护管理等情况展开调查,发现相应问题并提出合理对策建议;围绕伟大建党精神策划宣讲活动,将北大红楼与伟大建党精神传播到家乡的学校、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围绕北京或家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策与实践展开调查;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主题,围绕革命家史、红色家风等方面展开调查,采访记录老英雄、老前辈及其亲属的珍贵回忆和光辉事迹。

下一步,早期馆将推进馆际间文物资料共享、展览巡展、党史研究等交流活动,进一步发挥“觉醒年代”研学行带动高校青年学生参与红色研学、上好“大思政课”、筑牢理想信念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扩大“觉醒年代”研学行品牌影响力。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