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记者 宋红胜 见习记者 陈曦
还记得余华作品《活着》的主人公徐福贵吗?他经历苦难坎坷的一生,却乐观、坚强地活着。
在新乡卫辉市唐庄镇南司马村有一个李福贵,26岁的年纪,却撑起了老幼病残的一家。
徐福贵的故事是虚构的,而李福贵的经历却是真实的。
“命运不可能一直为难人的一生吧?”李福贵说。她将生活的点滴分享到了网络平台,其积极向上、勇敢抗争的生活态度感染了千万网友。
【热爱生活的“李福贵”】
清瘦、素颜、中等个头,穿着T恤衫、帆布鞋,马尾辫低垂……李福贵站在枝繁叶茂的李子树下,门边的月季也开得绚烂。
见到顶端新闻记者,站在家门口等待的李福贵迎了上来。这天正是雨后,阳光格外耀眼。
她还是像视频中的那样,爱笑、热情。李福贵招呼着记者进门,一直笑眼盈盈,也还是一口熟悉的河南话。
院子不大,却处处可见用心。
一进院,多盆绿植的盎然生意便“扑面而来”。走近发现,薄荷绿的绿植架子是李福贵前一段拿木板拼接的,花盆是被草帽、编织包、木板改造装饰过的,墙外伸进来的树枝上还挂了几个铃铛。
院子另一侧,被收拾过的葡萄树正好荫蔽着院子。李福贵母亲在门廊下静静地坐着。
屋内也是收拾得利索,墙上挂着她带家人照的全家福和一些日常照片。
“我喜欢做这些,看着心情会好一点。”说罢,李福贵又开心地展示着她的作品——窗上的窗花、家里的窗帘和沙发靠背罩也是她做的。
细看这些作品,走线的针脚略显青涩。“我想尽自己的全部力量挽救这个水深火热的家庭,尽管我能做的微乎其微,但哪怕是为这个残破的家庭缝上一针,多年后的某个清晨,我的良心也许会得到心安。”李福贵说。
【命运坎坷,她一心想改变】
提起李福贵家,村民们个个都说难。因智力缺陷,李福贵父亲只有5岁孩子的智商,母亲甚至达不到说话的水平。爷爷是唯一正常的劳动力,但已经80多岁。智力也有些问题的叔叔前些年打工时腿被砸伤,在村里打起零工。婶婶离家后,又撇下了刚成年的堂弟和刚上小学的堂妹。
李福贵原名李亚云,1998年出生,今年26岁。2013年,15岁的李福贵到新乡打工,一个月收入不到1000元,先给家里寄回一半,仅留下400多元租房生活。2017年,想学一门手艺的李福贵到影楼做助理学化妆,仅半年多,工资就涨到了2500元,同时还学到了基础拍摄剪辑技能。
可天不遂人愿。2020年,李福贵的奶奶过世,照顾一家人的重担全都落在了爷爷身上。
“我经常剪视频剪到我爷的时候就会难受,忍不住哭,苦了一辈子了,家里还没人能心疼他。”李福贵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对他们感情很深。看着又干农活,又照顾一家的爷爷,李福贵心疼不已。
“如果我单单把自己过好了,但家里生活没有得到一点改变,那对我来说没有意义 。”李福贵说,在经历过的一段婚姻里,她也曾因为家庭自卑,不敢理直气壮去对待别人。她想改变,也要改变。
2022年底,李福贵毅然回家。
【吃苦能干,感动千万网友】
卖桃,李福贵早上三点多就出发了。一早,她独自骑上借来的摩托三轮,载着自家种的900多斤的桃赶往新乡市。天刚擦亮,路灯还未熄灭,她已进入了工作的准备。
“随便尝,自己家的桃,可甜……”面对过路的人们,她敢吆喝,大方邀请路人品尝;“零头都别弄了,下次再来买我的啊。”做生意,她敢舍利;闲时,她拿桃感谢帮助自己的人,给周围摊位分享。一上午辗转了5个地方,只剩下一些品相稍差的桃子,她也不愿再卖。
李福贵的桃卖得比别人快些,她说她也总会遇到好心人。卖桃时,周围商铺的姐姐来买桃还帮她买了饭,车坏了好心大姐主动借电动车给她,热心的大叔帮她招呼摊子,大姨送她肉包子,还有会担心她安全的陌生人催她回家……
“福贵!”“哎!”
采访时,有位外地的粉丝来看她、找她买桃,对话寒暄间像久来没见的亲戚一般。李福贵说,还有粉丝给她邮寄衣服、特产,跟她分享当地的风景。
从2022底,李福贵卖煎饼馃子、卖菜、卖桃、分享自己的农村生活。不管是和水泥修锅台还是置办家乡美食、干农活,她都是熟练又利索,脸上总是笑容。
“如果生活得特别累,就会看看你,觉得自己没啥难的了,会去好好热爱生活。”“心疼你”“嘴巴颜色有点深,到医院检查一下吧乖”……李福贵的评论区很温馨,很多网友为她加油、让她注意身体,还会给她一些生活意见。
“我觉得我们是相互支撑的,他们觉得我特别努力,有被感染到。同时,他们也给了我很大信心,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与支持,可能我做着做着也会没劲。”李福贵说。
截至8月21日,李福贵的抖音视频获赞900多万次,粉丝120多万人。
【“人生应无所畏惧,活得热烈多彩”】
“我不想卖惨,让大家觉得我过得多么苦难。我想给大家看到我家美好的一面,正在改变的一面。”李福贵说。
她的视频也是如此,画面、文案都蕴含着向上的力量——“最美的生活不过当下,自己尚为年轻、父母爷爷身体安好,这当下已足够珍贵。”“家里有爷爷的辛劳、爸爸劳作,我们团结努力,把这个家过成期望中的模样。”“我想把当下最好的送给他,尽管我力量有限,但我会竭尽所能。”……
“我如果特别烦的时候,就会选择看书,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会让我静下来,知道自己在干啥。”谈起看书,李福贵说得更起劲了,目光炯炯。
“如果一个人活在黎明时刻,而且他正当年少,这就是最好的时光。”这是李福贵最喜欢的一句话。她说:“我在年轻的时候做着我想做的事,我觉得我现在很幸福。史铁生双腿已经残疾了,他仍然热爱生命坚持写作。如果说我苦难的话,那比我苦难的人特别多,他们都热爱生活,我那么健全,为什么不好好对待生活呢?”
除了卖菜卖桃挣钱,账号的视频剪辑、文案都是李福贵一个人在做。
“我不觉得难,我其实在做一件很简单的事,改变我的家而已。”李福贵猜想,大家可能意外的是她的家庭条件不好,却出了那么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没有糊涂生活。可自己看来,她过得很好。
“幸福的标准不是物质或是家庭条件,这是没法选择的,所有人的生活不都是十全十美,要盯着好的一面去过。人生应无所畏惧,活得热烈多彩,哪怕我身居沟壑,也应仰望满天繁星。”李福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