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8月19日-8月26日),广州两家企业分别因销售在生产或备案环节违规的化妆品被罚。同时,安徽省宣城市与四川省广元市两地发布相关讯息,宣布破获特大化妆品制假售假案件,涉案金额上亿,涉案品牌多达数十个。当前,化妆品行业面临的造假挑战依旧严峻,个别不法团伙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回收化妆品空瓶,使用劣质原料灌装勾兑,通过重新包装和假冒品牌标签等手段冒充知名品牌。此案再次警示,化妆品行业需加强监管,维护消费者权益,避免假货泛滥。
销售违规生产的化妆品
广州一企业被罚7.2万元
2024年8月25日,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消息,广州诱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确认委托广州中樱化妆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樱公司”)生产过一款涉案产品“YESSCA睡眠面膜(即YESSICA'S睡眠面膜,两个名称为同一产品),且已全部销售出口,无库存。根据前期调查核实,中樱公司向当事人交付的涉案批次产品中有部分产品属于委托未取得相应化妆品生产许可的企业生产的化妆品,共生产成品66552盒,因是出口产品,没有留样,违法所得为1.8万余元。
综合现有证据,认定广州诱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2023年6月28日至2024年4月24日期间销售委托未取得相应化妆品生产许可的企业生产的化妆品违法行为,罚没款共计72248元。(信用广州)
海南省药监局公布典型案例
一家美发店使用过期洗发露被罚
2024年8月23日,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3起典型案例,其中与化妆品相关的为“白沙某美业中心经营超过使用期限的化妆品案”。白沙县市场监管局对某美业中心进行检查时发现其经营的某品牌滑爽洗发露已超过使用期限。该美业中心的行为违反《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的规定,白沙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六十条第(五)项的规定,给予该中心没收涉案化妆品和罚款3000元的处罚。
超过使用期限的洗发水导致营养成分流失、细菌超标等,不仅无法起到洗发、护发和养发的作用,甚至可能会引起头部皮肤过敏、发痒、脱发等。(海南药闻公众号)
安徽省破获特大制假售假化妆品案
多家知名品牌“受牵连”
2024年8月22日,安徽省宣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监督科发布讯息称,宣城市市监部门与公安部门联合侦查,成功破获了一起特大非法网络制售假冒知名品牌化妆品案,涉案货值金额达2.5亿元,13名犯罪分子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据悉,2023年5月,该市有消费者投诉称其在某网购平台购买的隔离霜疑似假冒产品。经该品牌商标持有人鉴定,确为假冒侵权产品。历经三个多月侦查,市场监管部门配合公安部门在浙江、河南、湖南一举抓获特大网络制售假冒化妆品团伙。最终,办案人员成功捣毁生产经营窝点5处,查获涉案物品30余吨、关闭涉案网店387家。经清点分类,此案涉案货值金额达2.5亿元,涉案化妆品共52种,涉及侵权的品牌包括白云山、润百颜、甄视康、大水滴、娜涟、HBN等。(宣城市人民政府网站)
销售“多重违规”冻干粉
广州一化妆品企业被罚
2024年8月19日,广州圣莲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被处以行政处罚。经查明,该企业于2024年3月5日购进7盒“肌肤优化管理SKINCARELYOPHILIZEDPOWDERBOX冻干粉护肤组合”(产品名称:蓝铜肽冻干粉+溶解液)(批次:23121401,限用日期:2026/12/13)。其现场无法提供上述产品生产厂家的主体登记证明、化妆品备案情况、产品出厂合格证明等材料,未按规定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构成未按规定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的化妆品违法行为。上述产品标签未完整标注厂名厂址等信息,构成销售标签不符合规定的化妆品的违法行为,同时上述产品当事人在未取得《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电子凭证》就上市销售给客户,构成上市销售未备案的普通化妆品。综上所述,该企业被罚款2万元。(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
自行灌装化妆品伪装“海淘”货
3年流水2亿,乐山一女子被抓
8月18日,四川新闻频道《黄金30分》发布视频新闻《揭露“海淘”骗局》,曝光一起化妆品制假售假案件。据悉,四川省广元市公安局利州区分局食药环侦大队经过调查发现,四川乐山一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吴某自行“加工”化妆品,买入廉价原料灌装成品,包装成高档“海淘货”名牌,并发展多处代理商,三年资金流水接近两个亿。办案民警在现场查获假冒国际知名品牌化妆品9000余套,扣押备类原料1600余公斤,化妆品空瓶、标识、外包装等3000余件,办案民警花费两天时间清理产品与批号,该窝点假冒化妆品数量多到要用大货车拉。(乐山广播电视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