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非遗传承“本味”的延吉冷面
中国食品工业杂志
中国食品工业杂志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主办的杂志。
2024-08-30 11:45
关注

编者按:

延吉冷面,源于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一款具有浓厚地域特色风味的传统中国朝鲜族食品。生于延吉冷面世家的高凤烈这样评价延吉冷面:“品味延吉冷面,既能在繁华都市中寻到一份宁静与惬意,也能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感受到中华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高凤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朝鲜族冷面的传承人、延吉市餐饮行业协会会长、延吉市人大代表,现任延吉金达莱民族餐饮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1997年“金达莱”冷面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华名小吃”,深受广大顾客的喜爱。还参与了第一部反应中国朝鲜族家庭生活的电视剧《金达莱》的制作与编写,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朝鲜族延吉冷面的美食技艺。

栉风沐雨稳驭舟 踵事增华行致远

在延吉,只要提起冷面,很多人首先会想到金达莱饭店,那里的冷面爽滑柔韧、清凉可口,无论冬夏都顾客盈门。日前,记者见到了“金达莱冷面”的掌门人,延吉金达莱民族餐饮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朝鲜族冷面的传承人高凤烈。

延吉金达莱冷面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其美食本身,更在于它所传递出的饮食文化和生活方式。冷面的制作过程环保、健康,符合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2013年,延吉冷面荣获“中国十大面条”称号。

千年冷面传文明 擘画蓝图启新程

中华文明,非遗传承。冷面最早由中国秦朝发明,这一传统在唐朝时期又传入了朝鲜族,并在那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冷面文化。在几千年间的传承中,不断发展创新。成为我国美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颗璀璨明珠。相传在唐朝高宗时期,武则天还是一个小女孩时,与青梅竹马一起研究出了一种柔软可口、绵韧不粘的米凉面,这种面在夏天食用能带来凉爽的感觉,因此很快成为了当地人喜爱的美食。最早的冷面被称为“冷淘”,最早见于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中。

“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金达莱冷面的“冷”,主要体现在汤清和凉爽两个方面,首先,汤清是冷面制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正宗的延边冷面强调汤的清澈,这要求在制作过程中必须将浮油撇清,以确保汤的清澈透明。这种做法不仅使得冷面看起来更加清爽,也能让食用者在炎热的夏日感受到一丝清凉。其次,凉爽则是冷面的另一个重要特点,这涉及到冷面的食用温度。无论是汤还是面,都需要在冰凉的状态下食用。这种低温的处理方式能够让冷面在夏日带来凉爽的感觉,将夏日的炎热抛到“面铺”外,给人以清新的体验。

这种面食以荞麦面为主料,辅以小麦面粉、地瓜粉、橡子粉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加水搓揉,再通过特制机器轧制出条。面条经过煮熟、过凉水后,装碗,并搭配各种配菜和秘制牛肉汤。确保非遗传承朝鲜族冷面达到原汁原味,让食客能够品尝到传承千年文化的正宗朝鲜族冷面。让这碗传承了千年的佳肴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