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骄阳似火的夏日,在做鸡粪资源转化利用的有机肥工厂里,安庆师范大学“青·行知”生命科学学院“菌粪赋能,增肥致富”三下乡团队的成员们正穿梭在弥漫着刺鼻鸡粪气味的车间中,认真观察鸡粪发酵堆肥情况和记录数据,用青春的汗水书写着助力乡村振兴的华彩篇章,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和勇气。
初涉艰辛 挑战中奋勇成长
走进从事鸡粪资源转化利用的有机肥工厂,一股浓烈且刺鼻的气味瞬间汹涌扑来,令人几近喘不过气。高温犹如巨大的蒸笼,把整个车间牢牢笼罩,让人感觉好像置身于炽热难耐的火炉之内。与此同时,地上堆积如山的鸡粪映入眼帘,散发着浓重的异味。如此恶劣的环境,足以使许多人畏缩不前。然而,团队的成员们却泰然自若,依序进行着堆肥发酵中的测量工作。
团队成员马俊杰回忆道:“刚来时,那股恶臭和酷热简直让人无法承受,恶心至极,连饭都吃不下去,好几次都萌生了‘逃离’的念头。”他坦言,最初确实极难适应。然而,在知晓这份艰辛工作的背后是“变废为宝”,是将污染物变成肥料,大家的心态伴随着鸡粪发酵堆肥的进程不知不觉地发生了改变。“不知从何时开始,直接上手抓、凑鼻嗅,都变得如此顺理成章了。”
如今,团队成员们工作之时已不必戴着厚厚的口罩来抵御那股气味,对鞋子上沾满的鸡粪也不再在意。他们手握精密的测温仪和含水量检测仪,心无旁骛地在发酵肥堆旁进行着测量工作。每一次读取数据之际,成员们的目光中皆充盈着专注和认真,生怕遗漏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汗水顺着他们的额头接连滑落,滴在脚下的肥堆上,却丝毫妨碍不了他们记录数据的节拍。
说起该团队与“菌粪”的结缘,不得不提及团队队长高嘉慧的一次“偶遇”。当时,她无意中路过自己家附近的养殖场,看到养殖场鸡粪随意乱排到河中,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味。这不仅严重污染了环境,还影响到了周边居民的生活。“从那一刻起,我便萌生出一个念头:是否能够运用生物技术手段来处理这些污染物?”高嘉慧面色凝重地说道。高嘉慧称,回到学校后,她就着手向辅导员咨询,同时自己也在学校官网上查找老师们的简历,最终成功找到了正在开展生物有机肥研究的硕士生导师石水琴老师。于是,她怀揣着既忐忑又期待的心情向老师表明来意。在与石老师深入交流自己的想法之后,石老师对她的想法表示大力支持,并且给出了一些建议,提供了相关文献让高嘉慧加以完善方案。最终,二人意见一致,成立了“粪”菌pass队,开启了鸡粪生物有机肥的技术研发之旅。
研发创新 以知识扭转现状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鸡粪便,团队的十多位成员在实验室中投入了无数的心血与时间,度过了数不清的日夜。实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实验数据不理想、实验结果和预期大相径庭等问题接二连三地出现。然而,面对重重困难,他们从未有过丝毫放弃的念头。在石水琴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们不断探索,持续调整优化实验方案,精心改良菌剂配比,反复斟酌堆肥发酵工艺流程。在近三个半月的时间里,他们埋头苦干,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反复试验。每一次失败都成为他们前进的基石,每一次挫折都激发他们更坚定的决心。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团队成功研制出了新型高性能附加值生物有机肥菌剂。
不仅如此,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与专业能力,依据不同作物的生长需求和特性,团队自主设计出了鲜花型系列、茶系列以及谷物蔬菜系列等高附加值生物有机肥。这些独具匠心的设计并非简单的组合,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成果。它们不但充分考量了作物的营养需求,还着重关注了土壤的改良以及环境保护。通过精准的配方调整和工艺优化,这些有机肥能够为不同类型的作物提供恰到好处的养分支持,同时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降低土壤污染风险,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撑。
当下,禽畜粪便污染已然成为主要的农业面源污染源,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以粪便为原料制作有机肥,无疑是一种变废为宝的良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环境污染,助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高嘉慧表示,“现在看到通过自己努力粪便可以变废为宝,未来将有能力改变家乡的生活环境,为乡村振兴尽一份力,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服务乡村 将科技反哺大地
团队成员深知,研发和生产仅仅是迈出的第一步,将优质的有机肥广泛推广并切实应用于乡村,实实在在地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这才是他们矢志不渝的终极目标。正因如此,团队成员们不仅将精力倾注于实验室和工厂内的工作。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还踊跃投身到服务乡村、科技下乡的浩荡行列当中。他们不畏辛苦,将精心研制的有机肥带到了柳坪乡那一望无际的广阔茶田,广袤茶田,耐心地向茶农讲解有机肥的功效和科学的使用方法。在成员们热情讲解介绍时,茶农们怀着浓厚的兴趣紧紧簇拥着他们,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每一个细微之处,不时提出自身的疑问,还有老茶农表达着多年经验积累的独到“见解”与成员们探讨。成员们更是亲力亲为、亲身示范,在葱郁的茶田中手把手地教导茶农怎样正确施肥,如何依据土壤的具体状况以及茶树的不同生长阶段来精准调整用量。望着这群“孩子”,淳朴的茶农伯伯笑眯眯地说道:“现在的大学生真是了不起哦,不再是娇滴滴的娃娃,能得很。”
团队成员张淑钰回顾道,初入充满生机的茶田,向茶农说明来意,看到他们眼中满是期待与感激。茶农绽放的灿烂笑容,让内心深受触动,感到付出极有价值。那些日夜钻研的时光,那些奔波劳累的瞬间,那些面对困难时的坚守与执着,在此刻都化作了无比珍贵的财富。我也深切地领悟到了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担当和重任,应学以致用。要心怀土地与农民,用知识和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每次付出奉献,皆是在书写新时代大学生青春的绚丽华章,都是在践行时代赋予我们大学生的神圣使命。
通讯员 马士蕊 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