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探索多种矛盾纠纷解决渠道,持续挖掘整合社会调解力量,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全链条、低成本、高效率的纠纷解决方式,“诉源、执源、访源”等“三源治理”一体推进,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今年上半年,新城区法院新收案件同比下降26.38%,实现了从源头上解决诉讼案件增量的目标。
创新发展“马锡五式工作法”
“钱交给法院,我们都放心。有了法院的担保,我们愿意调解解决纠纷。”在一起家庭财产纠纷案件中,双方当事人情绪对立,互不信任,导致矛盾一再激化。新城区法院上江涛法官承办该案件后,考虑一纸“冰冷”的判决书对家庭关系的修复极为不利,便从亲情角度进行劝和,并建议将涉案款先打入法院执行账户,消除当事人的担忧。
经过多次耐心的思想工作,双方当事人从坚决不愿与对方沟通转变到能够互相协商、互相谅解,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2022年,上江涛被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新时代马锡五式好法官”。2023年8月11日,以上江涛为核心成员的“马锡五式法官工作站”在西一路街道广场社区挂牌成立。
“作为一名基层法官,经常面对由于日常生活琐事产生的矛盾纠纷,因此更需要传承‘马锡五审判方式’,不拘形式,耐心听取当事人的诉求和心声,做到让群众满意。”上江涛深有感触地说。
据悉,“马锡五式法官工作站”成立一年来,共受理医疗纠纷、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等各类民商事案件177件,矛盾均得到妥善解决,真正实现了“矛盾不上交”。
打造医患纠纷诉源治理模式
“人民法院要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找准职能定位,精准回应人民群众司法需求,构建党委领导、多元共治的诉源治理大格局。”新城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希军强调。
新城区医疗资源丰富,其中二级以上医院17家,三甲医院7家,接诊的患者众多,医患矛盾不可避免。新城区法院西一路法庭根据医疗纠纷案件特点创造性提出“诉前调解+鉴定+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医疗纠纷调解模式,一站式高效化解医疗纠纷。该模式选任律师、医疗专家、人民调解员组成医疗纠纷专业化调解组织,为医疗纠纷提供专业化诉前调解渠道,同时前移司法鉴定程序,针对需要进行司法鉴定的情形,经当事人申请,法院通过诉前程序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方便继续开展诉前调解工作。调解达成后,由法庭及时审查,向当事人进行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
该模式运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纠纷解决效果,医患双方对立情绪得到有效缓和,大量医患矛盾在诉前阶段得到妥善化解。今年以来,西一路人民法庭共计受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113件,进入诉讼程序案件仅占比17.7%。
“小切口”助力社会“大治理”
“感谢贵院的建议,预防校园欺凌是一项复杂的、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持续不断努力改进。我们将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制度、加强培训、加强合作,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西安市某中学对新城区法院关于加强校园法治建设、预防校园欺凌的司法建议作出积极回应。
在处理一起涉及该中学的未成年人校园欺凌案件后,新城区法院向该中学发出司法建议,建议学校加强思想道德、法治教育,加强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营造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该司法建议得到该中学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积极整改。
为助推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新城区法院针对审判执行工作中发现的社会管理漏洞,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基层矛盾纠纷解决中的预警作用,及时总结审判经验、研判矛盾产生的原因以及防范措施,制发高质量的司法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及时弥补管理漏洞,从源头上防范矛盾纠纷的产生。今年上半年,新城区法院共制发司法建议10余份,均得到被建议单位积极反馈,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贡献了司法智慧。
“目前,新城区法院辖区内的矛盾纠纷,当事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社区调解、行业调解、委派委托调解、司法调解等多渠道解决矛盾纠纷,形成了‘社会调解优先、法律诉讼断后’的矛盾纠纷解决大格局,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司法服务需求。”李希军说。(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