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是是水利部对口支援宁都的主要成果之一,也是水利部批复实施的国家级示范项目。项目完工后,水流清澈、河湖安澜、岸绿景美,老区人民真切地感受到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美好变化,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满满。
宁都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项目以“一江、两岸、三脉、多点”为设计思路,以打造安澜、显山、露水、彰文、宜居的乡村环境、山清水秀的河流风貌、水清村美的赣南样板为目标定位,对黄陂河、青塘河、琴江河3条中小河流及其小布河、小源溪、尹岗垴溪、社岗溪、河背溪5条支流实行系统治理,河道综合整治全长125.53km。项目范围涉及小布、黄陂、青塘等1乡8镇,于2023年7月开工,2024年7月全面完工。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清障24处,河道疏浚29.45km,岸坡整治54.57km,打造乡村节点10个,门塘整治51座,崩岗治理14座。
建设模式创新性应用。为了更好地推动项目实施,将全过程咨询的建设管理模式应用于本项目,形成“项目法人+全咨单位”的工作模式,从设计审查阶段开始,由专业团队支撑项目法人开展施工组织、项目管理、过程控制等工作。发挥全咨单位专业技术人才优势,补足项目法人管理人员紧缺、专业水平弱的短板,强化项目管理力度。制定并下发实施质量、安全、进度、档案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以专业化、制度化的方式强化过程中管理,以全过程咨询(含监理)与项目部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技术合力,突出项目实施的事中管理,推动项目高效实施,最终实现两年计划,一年完成。
生态修复贯穿主线。从设计阶段开始,将生态修复的理念贯穿整个项目。结合河势,主体护岸工程采用“格宾石笼+生态框(鱼巢式、植草式)”的方式,既考虑防洪能力提升,又考虑到生境修复以及栖息地营造,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在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将生态保护与修复落实到具体举措之中。生态护岸工程完成后,春生草木,岸坡上已然生机勃勃,河流水清鱼嬉戏,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提升,成功避免以往过度硬化护岸导致河流生态功能退化问题。
实现河、岸、村统筹治理。项目实施以河流为中心,统筹水、人、地三者关系,对河疏浚、对岸生态治理、对村进行水系连通,实现河、岸、村三者统筹治理。通过对河道、河岸、河边村落的生态治理,实现河流生态价值向村庄延伸,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具象化。通过亲水空间的营造,让乡村百姓也能感受水资源、水生态形成的生态价值,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工作高质量融合。
水美乡村成效显著。在上级各部门的支持下,水美乡村“水清、岸绿、安澜、景美”的目标已然实现,成效凸显。通过生态化治理,河流自然生态功能提升明显,乡村生态环境切实改变,群众宜居环境得到改善,乡村旅游快速发展,节假日郊游人群络绎不绝。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保护耕地,减少洪涝灾害带来经济损失,让老百姓从中获益,直接受益乡镇9个、村庄39个,直接受益人口11.83万人,保护农田14.5万亩。
宁都县的水美乡村建设实践说明,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与百姓需求相统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水利工程建设相融合、坚持以人为本与“水、岸、村”生态空间治理相协调,是实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共赢的关键路径。只有全面考虑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共生,才能真正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幸福生活。(文/图黄云耘李晟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