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清区的南部有这样一座“新”城,那里社区温馨和谐、安全有序,道路宽敞通畅、平整舒展,生活设施齐全便利、绿化繁茂……这便是因境内矗立有与泰山、五峰山并称“三姊妹山”的马山而得名的马山镇。自从当地居民集体搬进了崭新的楼房,大家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得到“双提升”,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临近国庆,鲜艳的国旗已然将主干道装扮一新,一抹抹“中国红”格外亮眼,与马山镇的“新貌”交相辉映,这座曾经的传统小镇如今正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姿态,书写着新时代的华丽篇章,在发展的浪潮中涌起层层“新”浪。
党建引领营造“新”风尚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马山镇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理念,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持续实施固本强基先锋工程,用情用力抓基层、促实干、优作风。
坚持夯实筑牢组织堡垒,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常态化开展基层党务自查自纠;狠抓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实行“头雁”结对帮带机制,储备后备干部和优秀人才,加强理论教育培训,组织机关干部赴外地参观学习,切实提高干部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强化党校阵地作用,全方位建设区域化街镇示范党校,完善提升史元厚烈士纪念堂、双泉庄乡村产业振兴、环科园环保科技教育等5处示范教学点,持续推动教育教学与项目建设“双促进”。
在党建引领下,马山镇通过强化思想引领、加强组织建设、促进文化交流等多方面举措,培育和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乡村新风尚。
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近年来,马山镇抓产业,增特色,着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产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坚定不移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充分挖掘并整合辖区内农业、文化、旅游资源,着力打造“扁鹊故里道地药乡”“鬼谷子隐居之地”“中国锦鲤名城”“中华寿桃之乡”等具有鲜明特色和强大吸引力的文旅名片;不断丰富农文旅产业内涵,打造休闲度假、文化演艺、智慧康养等消费场景,大力培育“文旅+”新业态模式,充分激发了域内经济活力与文化魅力的共生效应。
产业发展为马山镇带来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来到马山、了解马山、爱上马山,进一步助推了马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城镇建设焕发“新”活力
作为省级重点民生工程的马山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已圆满完成,如今的马山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马山镇聚焦社区发展,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应用”,在6个安置社区内优化打造智能便民服务中心、智慧警务室、智慧综治中心等数字化设施平台,设立智慧物业、电子公章、云上监督等数字终端,高效解决群众需求;探索出“党委有号召、物业有行动,社区出题目、物业找出路”的服务管理新模式;健全完善“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三级网格体系,建立网格党支部领导下村“两委”、网格员、物业管家三方共同参与的治理协调机制,积极探索治理体系高效运转的“最佳答案”。
马山镇的群众搭乘智慧化、高效化、动态化社区治理的“快车”,在新征程上收获满满,生活幸福感、满意度大大提高。
民生改善绘就“新”画卷
马山镇坚持以人为本,从群众关心的小事做起,努力把暖心便民小事办成关键民生大事,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群众福祉日益增进。
马山镇完善区、镇、村三级劳务网络,吸收驻地企业和劳务合作社成立就业服务联盟,在每个社区建立健全居民求职需求、用工需求、培训需求、问题诉求、政策落实“五张清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统筹项目、资金等各类资源,完善安置区供水、供气、电网、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深化医疗、交通、物流、教育等配套建设,投资近5000万元、占地面积2万余平米的马山中心小学新校区于2023年正式投入使用,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面貌和村民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马山镇以民生改善为笔,在教育、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精心描绘,绘就了一幅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新画卷,居民们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如今的马山镇,已然成为一座充满活力与无限潜力的魅力之城,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城镇建设以及民生改善的不同领域中涌动着层层“新”浪,国庆来临之际,马山镇以优异的治理答卷回馈党和人民。
未来马山镇将继续秉持砥砺奋进的精神,以更加坚定的信心,用心用情、办实办好“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