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新闻 记者 王艳琼
这个国庆假期,瓯海区举办的大麓青年音乐节“火”了。10月9日,官方公布数据,此次音乐节营业收入超4000万元,近10万人次前来观演,其中超75%为外地游客,直接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爆发式增长,带动该区文旅消费2.6亿元。7天时间,瓯海全域接待游客达138.5万人次。
这是瓯海区首次举办大型音乐节,从“流量”到“留量”,都让当地刮目相看。
音乐节方供图
“过去我们总觉得温州演艺市场相对冷静,温州人不太会为音乐节、演唱会买单,现在看来时候到了。”瓯海旅投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区已为下一场音乐节做准备。
为了一首歌,奔赴一座城。跟着音乐节游温州,能否解锁城市新消费,音乐节热能火多久、如何延续?记者蹲点现场,对话多方了解。
一场音乐节,点燃一座城
“温州的同学们,你们好吗!”10月1日21时许,大麓青年音乐节温州站首场,薛之谦一上场,顿时掀起热潮,当晚2.6万名乐迷进场,在欢唱中迎来国庆假期。随后三天时间,秋风夹杂连绵细雨,音乐节现场雨后泥泞,乐迷朋友的热情却丝毫不减,音浪持续翻涌。
一场音乐节,点燃一座城。记者了解到,实际上这场音乐与城市的“碰撞”筹备已久。
“今年4月,我们前往湖州安吉调研,和大麓音乐节一拍即合。”瓯海旅投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开始,户外音乐节市场呈现井喷状态,温州大力发展演艺经济。考虑到瓯海区的交通优势、区位优势,该区计划招引合适的音乐节落地。经过洽谈,瓯海旅投与大麓音乐节,最终以“国企参与、市场化运营”模式开展合作。
共享联盟·瓯海 王斌 陈明铭 摄
位于瓯海区的铁路温州南站北侧空地,是此次音乐节举办地,占地119亩,可容纳3.5万人,距离动车站直线距离仅800米,交通十分方便。让人没想到的是,这里是瓯海区待出让土地,属于闲置国有资产。过去这里有一片小山坡,旅客出站坐车途经,甚至都不会留意。
“恰恰这里场地开阔,非常适合举办大型音乐节。”瓯海旅投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也有助于盘活闲置土地。大麓青年音乐节方则表示,团队有意进驻温州,经过多轮考察和评估,选择在瓯海区举办音乐节,主要考虑这里交通便捷,紧邻动车站,无论本地乐迷还是外地赶来的朋友,都能轻松到达现场。
随后经过半年多时间筹备,9月初,大麓青年音乐节温州站4天场次及37组音乐人终于官宣,订票量持续增长,不少乐迷连续购买四天门票或两天通票。主办方发现,随着假期前两日的展演,3日、4日音乐节购票还出现了小幅增长。
分析票务数据发现,此次音乐节观众超75%来自外地,远至哈尔滨、河南、重庆等。河南乐迷孟女士和朋友不远千里赶来,主要为了痛仰、二手玫瑰等音乐人。“听说温州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也想顺道‘打卡’。”她兴奋地告诉记者,第一次来温州,趁着国庆假期也想玩转这座浙南沿海城市。
在现场的瓯海本地乐迷张女士也感到欣喜:“以前都跑外地参加音乐节,没想到这次‘家门口’就能看到喜欢的歌手。”她也欢迎各地游客来温州走走逛逛,品尝温州美食。
跟着音乐节游温州
游客跟着音乐去旅行,音乐节成为一座城市的新流量密码。不仅点燃乐迷的热情,也有效拉动文旅消费。
烤肠、炸鸡、小笼包,还有温州糯米饭、杏仁腐……40多家餐饮摊位一字排开,“烟火气”伴随着音乐声不断升腾,乐迷络绎不绝前来购买,这是记者在此次音乐节美食区看到的场景。
音乐节现场美食区吸引乐迷光顾。共享联盟·瓯海 王斌 摄
“4天时间,音乐节美食区的营业额就超过1000万元。”瓯海旅投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区借着音乐节推介温州文旅,现场美食摊位大部分来自瓯海本地店铺,主要涵盖温州特色小吃等。甜品店摊主金南江每天忙得冒汗,“单单一款布丁烧卖出400多份,不少乐迷还加店铺微信,以后再来光顾。”音乐节如此火爆,他直呼“想不到”。
带动餐饮消费同时,音乐节周边酒店住宿也需求暴增。不完全统计,此次音乐节周边2公里内拥有9000多个床位,音乐节期间全部订满。原先三四百元一晚的房间,涨价至近千元;两三百元一晚的快捷酒店,也涨价至六七百元一晚。
“早在9月中旬就已满房状态。”中瑞大酒店总经理胡海霞告诉记者,酒店距音乐节场地仅2公里,可以步行来回,订房的大多是来参加音乐节的年轻人。
位于瓯海区政府附近的云天楼·长成云悦酒店,音乐节期间也全部满房,该酒店总经理兰少美发现,订房的顾客大部分是年轻群体,“这是非常积极的现象,大型文旅活动为我们带来更多客房收益。”
位于音乐节周边的银泰商场,国庆期间每天客流量10万人次以上。共享联盟·瓯海 蔡温瑞 摄
跟着音乐节旅游,也释放溢出效应。瓯海区文旅部门统计发现,在音乐节带动下,国庆假期瓯海各景区人流量也出现“爆满”现象:梧田老街共接待游客近63万人次,营业额超1400万元;三垟湿地超7万人次游客前来打卡拍照;仙岩景区装点一新后,吸引超5万人次游客观光……
为了让远道而来的乐迷朋友,在享受音乐之余,也尽情感受温州的人文山水。瓯海文旅部门还发布了乐迷福利,凭音乐节门票可享属地景区门票优惠,连带着推介泽雅景区、温州乐园、温州芬妮特恩森林农场、胤秀文化影视城等。
城市“音乐节热”如何延续
温州“音乐节热”开始升温。实际上,这股热度早已影响我国各地。根据《2020—2024年中国音乐节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共560场音乐节,4成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举办,其余6成均在二线及以下城市举办。
城市为何热衷举办音乐节,从此次温州音乐节的火爆里找到端倪。一方面,吸引大量观众聚集,刺激地方消费。此次音乐节知名演艺人员众多,覆盖民谣、摇滚、说唱、电音、爵士等,受众面广,游客集聚带动了温州交通、餐饮、住宿等多个领域消费增长,甚至拉动了整个城市的经济活力;另一方面,丰富地方文旅产业业态。尤其二线及以下城市,音乐节运营成本更低、落地时间更短、消费价格亲民。温州山水人文资源禀赋,音乐节与地方文旅融合,也给乐迷带来独特游玩体验。
“这次效果好得出乎意料,我们对温州音乐节市场很有信心。”瓯海旅投相关负责人透露消息,该区已和大麓青年音乐节签订了明年四月的合作,接下来谋划筹备跨年音乐节,诚邀各音乐节品牌落地瓯海,希望借此机会打响“跟着音乐节游温州”效应。
国庆假期,瓯海梧田老街周年活动吸引游人如织。街区供图
抛开现象看本质,如何延续“音乐节热”值得思考。看到“音乐+文旅”影响力的同时,记者也发现,今年各地相继传出音乐节取消的消息,原因是承接能力有限和天气等不可抗力因素。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音乐节这门生意没有看上去那么好做,不少城市举办音乐节都未能盈利。即使是知名度高的音乐人“带票能力”也在下降,“因为他们经常演出,大部分乐迷都看过了”。对于一些城市而言,音乐节带来了游客涌入,刺激消费的同时提升了城市知名度。但对于另一些城市,却可能只是一场热闹过后的空虚,投入巨大却收益甚微,投资方甚至血本无归。
告别短暂的音乐狂欢,迎接长期的文化沉淀,城市延续“音乐节热”需要结合城市自身特色和资源。音乐节本质带有社交属性,这对于场地及承办城市带来“考验”。城市举办音乐节需要找到与地方文旅的最佳结合点,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可将其融入音乐节的主题和表演中;若自然景观独特,不妨打造与环境相融合的舞台。
共享联盟·瓯海 王斌 摄
城市“音乐节热”也是城市文化品牌。音乐节吸引一帮青年团聚,尽情与音乐融为一体。城市举办音乐节也彰显了对年轻人的欢迎与诚意,可借此打造青年理想地。比如江苏常州,去年和今年上半年蝉联全国音乐节城市票房榜首,该市打造“青春乐都”,专门出台演出审批“一日办结”政策,来到这座城市,乐迷不仅可以享受音乐节,还可乘坐音乐巴士,聆听随车乐队演奏,或在文化广场,享受一场“街头音乐会”……越来越多年轻人因音乐而爱上这座城市,今年该市数据统计,2020年以来常州市域20至30岁居住人群增长超过12万、增幅超过9%。
音乐节带动城市的繁荣与活力,与音乐节“双向奔赴”的温州,期待迎接一个更具活力的未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