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8-21日,以“环境微生物与健康地球”为主题的第二十五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光谷希尔顿酒店开幕。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微生物学会环境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承办,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协办。研讨会吸引了全国从事环境微生物学教学和科研、环境微生物技术开发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计500余人。
开幕式由大会组织委员会主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红梅教授主持。她代表大会组委会向与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大会基本情况和工作安排。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常务副院长胡祥云和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袁艳斌到会并分别致辞,环境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周宁一教授致开幕词并宣布大会开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祥云表示环境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是我国环境生物学领域最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之一,本次活动旨在讨论环境微生物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对保护地球环境维护人类健康重要作用,环境微生物学揭示了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活动及其对生态影响,为我们提供了微生物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生态健康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袁艳斌表示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武汉目前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态文明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力争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已在污染转化、 环境修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袁艳斌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加强学术成果、分享研究心得,为武汉市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关注我市环境微生物领域实际需求,加强与武汉市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环境微生物学事业的发展。
谢树成院士以“环境微生物与健康地球”为主题做大会报告,他指出地球科学做的是整个的自然系统,不仅仅是在当代更多的是在远古时期。
简浩然环境微生物基金会郭俊研究员介绍了简浩然先生生平及环境微生物基金情况。遴选出多篇简浩然环境微生物优秀论文。
本次大会还邀请了周宁一、承磊、李祥锴、胡宝兰、张承才、刘玉荣、李备、聂勇、汪善全、等19位专家作大会报告,分别就“微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微生物分解代谢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及其背后的故事”、“石油烃厌氧降解产甲烷研究进展 ”、“环境微生物技术应对慢性代谢疾病”、“全程反硝化型厌氧甲烷氧化细菌富集分离及其微生物学机制”、“Environmental control of cell division and cellmorphogenesis in cyanobacteria”、“土壤微生物驱动汞的转化与元素共代谢”、”基于菌落原位‘去重’的环境微生物资源开发策略“、“通过合成微生物组定量研究代谢分工群落的时空演替规律”、“卤代有机物循环与微生物还原脱卤修复应用”等内容作了精彩报告。
大会设立了环境微生物学前沿与新技术、生物降解转化与污染环境修复、环境微生物组与菌群跨界互作、环境微生物与固碳减排、环境微生物与人体健康、地质微生物与环境互作共6个分会场报告。多位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报告交流,代表们交流热烈,营造了良好的学术研讨氛围。每人3分钟的Flash Talk交流,为青年学子提供了更多展示风采的机会,获得良好的反响。青年学子与PI面对面交流会,教师和青年学子踊跃参与,与专家互动交流热烈,对青年人才培养起到了推动作用。
整场大会活动报告10个,分会场报告91个,墙报展示121个;会议充分体现了中国环微人持续技术创新、推进产业发展、促进融合交流、分享成功经验的宗旨,建立推动学术研究交流与合作、促进环境微生物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高端平台。研讨会也将为我市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贡献。
本次大会得到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微生物学会环境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的大力支持。会议承办和协办单位精心组织,做了大量辛勤劳动,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来源:武汉科技报
记者:褚一冰
通讯员:王红梅 董依然
编辑:蔡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