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版好书与你共读⑨丨《东方铁牛》:历时5年还原中国一拖创业史
河南青年时报
河南青年时报官方人民号,点亮青春,服务青年
2024-10-24 23:29
关注

20世纪50年代,一个波澜壮阔的工业建设计划,被党中央列入议事日程,156个建设项目落锤定音,其中,中国最大的拖拉机厂定址洛阳。紧随其后,一批批优秀的中华儿女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集结洛阳,创造出战天斗地的新中国建设史诗,让《东方红》的旋律响彻全世界。

如何记录那段历史?

如何还原那段峥嵘岁月里建设者们的感人故事?

如何让东方红精神继续传承发扬?

中国一拖的退休职工, 70岁的李芸霞,历时5年,用55万字还原“共和国农机长子”——中国一拖的创业史。

中国一拖的厂址为何选址河南,落地洛阳?

从奠基仪式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的问世,用时不到3年。其中,38天建成一拖发动机工厂,在当年物资匮乏的年代,这样的“一拖速度”是如何实现的?

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的诞生,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作为一部厚重的报告文学作品,《东方铁牛——共和国农机长子成长纪实》通过采访当事人、查阅档案、收集老照片等方式,记录了“共和国农机长子”——中国一拖的发展历程,真实再现了中国一拖从选址、筹建、试产、量产,到市场经济形势下转型创新的变迁历程,还原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该书成功入选中宣部2023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作者李芸霞

在回忆这部书的创作过程时,李芸霞说:“我到图书馆查阅‘一五’计划时期的涧西工业史料,翻阅一拖厂志。网络平台上或央视传媒上所有关于一拖50年代的视频、相关大事记,我都一一收集起来。光是翻阅的50年代到90年代的拖拉机厂报就有一人多高。”

除了在浩瀚如海的资料里沙里淘金,李芸霞还满世界寻找曾经的建设者、见证人,随着时间的年轮滚过,他们当中有些老人已经离世,有些老人已经耳背眼盲、交流困难,可李芸霞仍然坐着公交车,一家一家去拜访,“尽管交流起来很困难,但他们的故事真是太金贵了,我有责任把它们记录下来。”李芸霞说。

因为有一线工作的经历,李芸霞在创作过程中又稳扎稳打,许多读者说“这部书是务实的、接地气的,也更显真情”。

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洛阳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赵克红评价该书:《东方铁牛》寄托了一拖人和关注一拖的人的情结,这部书将我们带到了那个战天斗地的火红年代,让我们再次领略20世纪50年代初洛阳涧西火热的建设场面和几十年来涧西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再次目睹了“农机长子”的风采。

唱响东方红精神,走进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的诞生的光辉岁月,《东方铁牛——共和国农机长子成长纪实》,为你还原属于洛阳涧西大地的《人世间》。

来源 河南青年时报·东风新闻

记者 蔡琳/文 赵墨波/图

编辑 张磊

校对 黎川红

审核 田震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