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能源集团11月1日具备热调试条件,石热入济首季达产、东城智慧余热扩容
济南日报
《济南日报》创刊于1948年,是中共济南市委机关报。
2024-10-25 10:08
关注

  每一年的迎峰度冬,都是对民生保障能力的考验。10月24日上午,济南能源集团召开2024-2025年冬季双气保供迎峰动员大会,安排部署今冬双气保供工作。

  记者采访了解到,11月1日,济南能源集团将具备热调试条件。今年,一系列重点工程项目陆续“上新”、一揽子保供准备工作落地,全力保障泉城百姓温暖安全过冬。

  外部余热“唱主角”  新增供热开户面积1437万㎡

  一个暖字,是民生期盼的凝结。据统计,济南能源集团拥有热用户237万户,开户面积3.6亿平方米,比上季增加1437万平方米;燃气用户近250万户,比上季增加4.5万户。

  会上,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亓伟对2024—2025年冬季双气保供工作提出要求。他表示,居室暖则民心安,双气保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济南能源集团是全市取暖保供的主力军,全体干部职工要不折不扣将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落到实处,凝神聚力,坚定信心,主动破解群众难题,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做细做实各项工作,用“暖冬”换“暖心”,以高质高效的服务回应市民群众的期待。

  济南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潘世英说:“近千万人口的冷暖,是我们沉甸甸的责任。今冬采暖季,石横、黄台、章丘、东城智慧等余热将构成集团的主力热源。我们将加强石热入济项目和东城智慧热源项目达产运行调度,尽快完成自有锅炉及各辅机系统的联调联试、烘煮炉及消缺工作,确保自有热源11月1日具备热调试条件。”

  目前,济南能源集团正加快完成重点项目收尾调试运行,进一步提升双气保供能力。供热方面,加快唐冶池式蓄热储能示范项目建设,确保12月底具备储热外送条件,进一步增强供热系统可靠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116MW东城热源保障项目将确保本采暖季高寒期投运,成为东城片区重要的调峰热源,提升片区热源保障能力。供气方面,全面做好安子坡LNG储配站项目投产调试工作,确保严格按节点完成既定储气任务;加快港沟门站及出站管线联通大网和高压南环线贯通通气,确保12月底前完成。

  “智慧大脑”总调度  完善四位一体供热保障体系

  在双气稳定运行、百姓温暖过冬的背后,是无数有序联动的“齿轮”。今冬采暖季,面对石热入济首季达产、东城智慧余热扩容、大温差改造换热站投运,以及“项目深化年”重点工程建设与双气调试运行相互交叉等新情况、新变化,济南能源集团将完善“源、网、站、户”四位一体供热保障体系,通过“气煤热”能源三联动,实现“源网荷”供需大平衡。同时,借助数字化思维,用好供热“智慧大脑”,提高智慧化运营水平,探索最佳运行模式,提高群众取暖舒适度。

  管网畅通无阻,温暖才能源源不断。围绕辖区1.08万公里供热管网、4591座换热站,济南能源集团提早开展供热管网冷运、排污及查漏工作,重点开展石热入济、东城智慧水质提升工作,确保热网水质达标、稳定运行。同时,树牢居安思危意识,全面落实燃气管网巡查网格化管理制度,加强1.16万公里燃气管网的“线上+线下”智慧巡检,加快无人机自动巡检场景试用,严防第三方破坏。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济南能源集团全力做好供暖“口粮”采储供保障工作,确保10月底前存煤量不低于30天以上用量,严寒期或异常天气状况下水煤浆浆罐储量不低于5天用量;千方百计落实气源,通过合理配置合同气、市场气、储备气、调峰气,充分发挥管网互联互通优势,以及管容能力和应急储备基地调峰作用,提升天然气保障能力。

  应急保障,关键在“备”,有备则无患。济南能源集团将通过“一张网”统一调配,实现“多源互补、一网调节、以网定源、源网联动”,让安全有保障、温暖可持续。依托ERP系统,进一步打通供热、供气、工程建设等全业务应急调度平台,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全面做好物资储备、队伍建设、装备完善、预案演练等工作,重点开展管网抢修演练等突发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记者:文/图 鲁婧编辑:张钰校对:曹术明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