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城市学院召开2024年科研工作会议
东莞城市学院
东莞城市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本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位于东莞市寮步镇松山湖大道旁(文昌路1号),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校园规划用地1228亩,完成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学校设有14个教学单位,45个本科专业;建立了97个专业实验室、218个校外教学实践基地、24个校级科研机构,与20多家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关系。现有在校生23000人
2024-11-13 13:07
关注

2024年11月9日下午,东莞城市学院科研部2024年科研工作会议在行政楼112会议室举行。东莞城市学院执行校长方伟华、副校长康贤刚、副校长李振华和行政教辅单位负责人、教学单位院长、分管科研副院长、科研机构(平台)负责人,全校教授、博士、科研部全体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李振华副校长主持。

东莞城市学院科研部部长杨勇虎分别从近三年科研整体概况对科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并指出未来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了系统的汇报,传达了最新科研管理相关政策。深刻指出了我们要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建立以知识产权创新为主导的科技创新体制,不断提升有温度的科研服务效能。各级各学院在有组织的科研体系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有效地利用好平台资源,量化科研目标,推动学院科研工作的深入发展,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东莞城市学院科研部副部长李殿鑫通过具体学术不端的案例和相关文件生动的向大家强调要坚持底线原则,牢记科研初心、维护科研诚信、筑牢科研生命线。

孙霄汉教授和何帅院长分别就大学与城市发展研究院以及岭南文化数字化研究院作建设构想报告。介绍了大学与城市融合发展研究中心建设的相关情况,以及岭南文化数字化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成长历程”“运营模式—组织架构”“社会服务—助力岭南村镇创新发展”,为推动具有广东特色的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建设和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以科研推动学科发展提出了具体措施,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在经验分享环节,蒋义文教授和李康顺教授结合自身多年从事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的实际,非常接地气的和大家全面阐述、分享了怎样成为一名科研和成果应用达人的心历路程。启发我们要善于借力,多方汲取意见,反复修改,不断打磨,提高论文质量;其次要加强团队建设,优化资源,形成合力;加强对外交流,敢于展现,提高显示度。使大家增加了对申报科研项目渠道的认知,启发了从事科研和进行成果应用的逻辑思路,增添了做好科研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在座听众都受益颇丰。

东莞城市学院李振华副校长指出全校各级应创新科研多维度发展,通过各方协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科学研究的“顶天”“立地”扩大影响力。积极做好科研服务工作,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强化人才队伍支撑,把科研工作从“在墙上”落实到实处。

东莞城市学院方伟华执行校长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发言,围绕学校科研工作总体目标、学科建设、科研绩效考评、高水平成果产出和有组织科研等提出具体要求。提出学校各级应充分理解和领会相关政策精神,凝心聚力推进学校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鼓励大家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来,努力做出有价值、有水平的科研成果。

此次会议,围绕国家政策要求和学校全局发展,结合学校科研各方面具体工作,深入展开分析,提出务实建议,有助于进一步凝聚共识、拓宽思路,明确下一阶段学校科研领域的各项重点工作和发展路径。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